(共39张PPT)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信息的提取
与概括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分类
一则材料:
一、记叙类语段
二、说明类语段
三、议论类语段
四、新闻类语段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分类 两则、两则以上材料:
一、表文类
二、图文类
三、相近相反材料类
提取与概括题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
《考试说明》: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
河南近五年的综合运用题一览
年 份 中 考 试 卷 备 注
2007年 阳光体育运动题 第一板块
2008年 汉字书写材料题 第一板块
2009年 电视媒体材料题 第一板块
2010年 殷墟文字材料题 第一板块
2011年 微博图文材料题 第一板块
解答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要
把握五个方面:
1.阅读材料,明确题意。
2.抓住重点,品味分析。
3.概括内容,提取信息。
4.参照分值,确定要点。
5.依题择法,依问作答。
(一)记叙类语段应对策略:
抓住“六要素”: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要素叠加法
(二)说明类语段:
例1.“西安世园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中国西安隆重开幕。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园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011年兰州)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园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由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宣传生态文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举办世园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自然之美、园艺之美,并借此提升国家形象。西安园艺博览会,从会址浐灞生态区的选择,到植物花卉的设计、园林的展示,以及生态建筑群的建设,无不体现着“天人长安,创意自然”这一主题。 主要信息一:①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②_________________
11
例2.探究下面材料,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2分)(2011年呼和浩特)
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5%。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l73.97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可见,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
解析: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可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 荒漠化土地”,从列举的一系列数字来看,“土地荒漠化”现象已十分严重。答题时,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说明类应对策略:
找中心句或总结性句子。
方法:提取中心句法
(三)议论类语段
例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出三条最重要的信息。(每条不超过15个字)
去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基本稳定。
答案:1.去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2. 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3.我国有能力稳定价格总体水平。(限字作答)
议论类应对策略:
论证了什么?找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没有自己概括)
方法:概括法、直接摘句
(四)新闻类语段
例4.【新闻摘要】(2011年云南昆明)
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分)
《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90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90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类应对策略(导语)
1.拟标题:(眉目、精粹)何人+何事、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2.一句话新闻: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方法:
摘词组合法(主谓句式)
直接提取法:
1.要素叠加法
2.提取中心句
3.直接摘句摘词
两则及两则以上材料类(综合运用)
(一)表文形式题:
例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2009年河南)
材料一 随着“家电下乡”活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我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 2008年民众对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报纸 电视 广播 互联网
了解各类信息 26.7 49.9
18.6 28.9
休闲娱乐 19.7 48.2 17. 9 29.3
媒体
分类
(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超过16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视是民众使用率最高的媒体。
(意思对即可。共3分)(限字回答)
方法指导:
1.读清表格表头、表格内容。
2.分析表格数据变化,横向、纵向,各个角度比较,对比分析,求同存异。
3.概括表述:“表头+图表变化”
比较分析法
(二)图文形式题:
例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2011年河南)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
(1)短小、真实、即时、方便
(一词l分,共4分。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l分)
(2)示例:
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方法指导:
1.看清图案的各个物、各个文字。
2.体会图案中各个物的象征意义,综合起来分析图案的实质。
3.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归纳总结法
(三)相近相反材料题:
例7.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8分)(2010年河南)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
共同特点: 好处:
(1)【解析】本题用两个材料多角度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比较探究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概括信息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等。极有地域特色、文化气息。根据材料一“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字”。可概括两馆的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设计的好处应是欣赏、评价、议论的文字。
答案: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相近材料类题的应对方略:
1.细读材料,明白是什么?
先仔细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大意,明白材料的意义。
2.读懂材料,思考为什么?
能找出材料间的逻辑联系,明白这些材料为什么组合在一起,思考发现,得出结论。
3.归纳材料,明确怎么办?
考生能总结归纳,发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间接提取法:
1.比较分析法
2.归纳总结法
走进中考演兵场
例8.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07河南)(09北京燕山)
材料一 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材料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女800米 ↓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2分)(2011年成都)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4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一)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例10.综合探究。(4分)(2011年沈阳)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
(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2)示例1: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2: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例11.语文实践活动:评说现象(2011年湖北黄冈)
请仔细观察下面名为“自卫”的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2分)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梳理知识要点,整理本节课笔记。
同学们,中考将至,怎样提高复习效率?更需掌握科学的方法,总结应考规律,运筹帷幄,这样才能决胜于中考考场,圆心中的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