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内能 热传递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内能 热传递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12: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能
热传递
一、单选题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大面积的美人梅盛开,“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山城重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中王确的是(  )
A.清晨轻轨玻璃内侧弥漫着“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B.花朵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露珠在阳光下逐渐消失,发生了升华现象
D.在轻轨上也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4.鸳鸯火锅是重庆的特色饮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汤先沸腾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火锅慢慢沸腾,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火锅上方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D.闻到火锅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5.茶是中国的国饮,围绕泡茶、喝茶等一系列活动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与茶有关联的现象分析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杯口冒出白气——是水的汽化现象
B.有部分茶叶漂在水面——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茶水太烫,
放一会茶水凉了——是茶水具有的热量会逐渐减少
6.下面是小明对内能知识的小结,其中不正确的有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大于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做热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7.下列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场中打稻”中通过摔打的方法将稻粒从稻杆上打落下来是因为稻粒有弹性
B.“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力大于石碾拉牛的力
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墙上利用了分子间作用力
D.“炒蒸油料”中在锅中翻炒目的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油料内能
8.下列现象,不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纸屑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内能为零
B.0℃的等质量的水和冰的内能相等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甲传热量给乙,说明甲内能大
10.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不同的(  )
A.温度
B.内能
C.质量
D.体积
11.冬天,触摸湖边的栏杆,常常觉得铁质部分比木质部分冰凉。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部分比木质部分的温度低
B.铁质部分比木质部分更容易导热
C.不同的同学体质不同,手的导热快慢不同
D.铁质部分比木质部分的热量少
12.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这两个物体一定有相同的
A.温度
B.密度
C.热量
D.内能
13.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14.将一双木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两只手摸到筷子和汤匙的冷热感觉并不相同,这说明筷子和汤匙具有不同的(

A.硬度
B.粘滞性
C.透光性
D.导热性
15.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6.下列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
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
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
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的水比5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B.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C.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D.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
18.下面是小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其内能也为零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也就越多
D.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19.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A.冰块吸热融化
B.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
C.水热得烫手
D.通过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0.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如果不计热损失,则
A.冷水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
B.冷水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
C.热水把温度传给了冷水,直到热水和冷水温度相同为止
D.热水的内能减少,冷水的内能增加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下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1)此实验中的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阳建议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装有空气的瓶子的上面也可以完成此实验。你认为他的建议_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纳,因为____________。
22.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保温瓶是大多数家庭中的必备用具,用来盛热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温。其原理是:保温瓶有内壁和外壁,两壁之间是真空,真空中无法进行热传导和对流,而在壁上镀上的金属反射层可以反射热辐射。所以凡是倒入瓶里的液体都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它原有的温度。
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瓶,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瓶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度,明确并提出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瓶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小明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_____。
(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瓶的保温效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甲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好
B.乙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好
C.甲、乙两种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一样好
(3)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室温约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清晨轻轨玻璃内侧弥漫着“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珠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珠在阳光下逐渐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轻轨上也能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所以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只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大,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红汤先沸腾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油层使水与空气的接触减少,从而减慢了水的蒸发,使水的热量损失较少,故红汤火锅先沸腾,故A错误;
B.火锅慢慢沸腾,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火锅上方冒“白气”,是火锅中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一种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闻到火锅香味,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泡茶时,部分茶叶漂在水面,是由于茶叶受到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
C.闻到茶香是分子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
D.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故A正确;B.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故B错误;C.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D.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故D正确.故选B.
7.C
详解:
A.通过摔打的方法能将稻粒打落是因为稻粒具有惯性,稻杆受到力的作用停止运动,而稻粒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被打落了,故A错误;
B.牛拉石碾的力和石碾拉牛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故B错误;
C.湿纸能贴在墙上,是因为纸与墙帖得非常紧密,分子间距小,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于是纸吸在墙上,故C正确;
D.在锅中翻炒油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锅的热量传给油料,于是油料的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物体也有内能,即0℃的物体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时,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所以质量相等的0℃的水的内能大于0℃的冰的内能,故B错误;
C.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温度高,不能说明甲内能大。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有在有温度差时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与物体的内能大小、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故选A。
11.B
详解:
冬天,室外的铁质器材与木质器材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当时的气温,由于铁的传热能力比木材的传热能力强(铁器是热的良导体、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铁器能较快的将手的热传走,而木材传热比较慢,所以使人会感到冷热不一样。
故选B。
12.A
详解: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温度差,这样热量才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与它们的密度、热量、内能等没有关系,故A正确.故选A.
13.D
详解:
A.由图像知道,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热传递发生,此时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知道,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图像知道,在第15min时两者的温度相同,即热传递停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
木筷和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手摸不锈钢汤匙会感到比较热,而木筷不会发热,表明两种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即钢的导热能力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选D。
15.B
详解:
热水放在桌上,因为温度高会自发将内能转移到空气中,所以温度会降低,热传递的速度与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所以刚开始温度降的快,后逐渐变慢并且与环境温度相同时不再变化。据此判断,B图符合题意。A图温度直线下降,并且降到了0℃不符合实际;C图表示温度不变化,不符合实际;D图随时间延长,温度升高,更一符合实际。
选B。
16.ACD
详解:
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是气体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BD
详解:
A.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就谈不上热量,因此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是错误的,一般说含有内能,而且内能多少还与质量有关,故A错误;
B.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质量和比热容有关,故B正确;
CD.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温度而是能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8.AD
详解: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故A正确;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无必然联系,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说具有、含有热量,故C错误;
D.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故D正确。
故选AD。
19.BC
详解:
A、冰块吸热融化,“热”指热量.不符合题意;
B、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叫做热运动,“热”指温度.符合题意;
C、水热得烫手,“热”指温度高.符合题意;
D、热传递是指内能的转移,“热”指的是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0.BD
详解:
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如果不计热损失,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直到温度相同.热水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因为不知道水的质量,但是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AC错误.故选BD.
21.显示分子的运动(便于观察扩散现象)
分子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不可以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1)[1]二氧化氮的颜色是红棕色的,作用显示分子的运动(便于观察扩散现象)。
(2)[2]此现象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3)[3][4]如果把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气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小阳的建议不可以采纳。
22.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是否相同
B
20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是为了比较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是否相同。
(2)[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水温下降较慢,甲的水温下降较快,所以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故B符合题意。
(3)[3]由图象可知,当温度降到20℃时,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室温为20℃,第7小时室温当然也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