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1 12:3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醉翁亭记》
班级:
九(
)班
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重点)
2.把握文章叙事写景的顺序,体会作品语言艺术之妙。(难点)
3.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重点)
【学法指导】
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

图片导入
二、思(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文学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背景介绍: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遭谗被罢去职务。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滁州地处江淮间,交通不便,少有舟车往来,百姓安于农事,生活简朴安闲,民风淳朴。欧阳修正值盛年却遭贬谪,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境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抑郁掩藏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基础识记】
1.读准字音。
环滁(

林壑(

辄醉(

阴翳(

酒洌(

野蔌(

觥筹(

伛偻(

射者中(

弈者胜(

2.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今义: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
今义:

伛偻提携(古义:
今义:

非丝非竹(古义:
今义:

苍颜白发(古义:
今义: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谓: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溪深而鱼肥(

(3)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临溪而渔(

山行六七里(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整体感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第四部分(4)



第二、三课时
【导学环节】
一、导(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思(自主学习)
仔细读第一段。欣赏第一个景点——醉翁亭。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2.第1段是怎样描写醉翁亭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研读第二段。欣赏第二个景点——琅琊山朝暮及四季美景。
1.文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
2.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研读第三段,欣赏景点三——官民同游
1.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核心又是什么?
2.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第3段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3.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研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具体是指什么?
2.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议
四、展
五、评
课题:《醉翁亭记》
(堂测堂练)
班级:九(
)班
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
  
1.《醉翁亭记》的作者
,字
,号醉翁,晚年又号

(朝代)文学家,和韩愈、
、苏洵、苏辙、

、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作者用“

”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成语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______________不可。
4.用课文原句回答:
(1)滁州的地理环境:
(2)描写太守自画像的句子:
(3)写醉与乐统一的句子:
(4)“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5.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11.醉翁亭记(限时练)(20分钟)
班级:九(
)班
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
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_______
(2)
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往来而不绝者
中轩敞者为舱
A.
B.
以为妙绝
射者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
D.
无丝竹之乱耳
至于负者歌于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野芳发而幽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__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三、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课题:11.《醉翁亭记》答案
班级:
九(
)班
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重点)
2.把握文章叙事写景的顺序,体会作品语言艺术之妙。(难点)
3.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重点)
【学法指导】
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

图片导入
二、思(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文学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背景介绍: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遭谗被罢去职务。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滁州地处江淮间,交通不便,少有舟车往来,百姓安于农事,生活简朴安闲,民风淳朴。欧阳修正值盛年却遭贬谪,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境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抑郁掩藏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基础识记】
1.读准字音。
环滁(
chú

林壑(


辄醉(zhé

阴翳(yì

酒洌(
liè

野蔌(


觥筹(ɡōnɡ

伛偻(



射者中(
zhònɡ)
弈者胜(


2.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含义)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
今义: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茂盛
今义: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伛偻提携(古义:牵扶,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今义:扶植,合

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苍颜白发(古义:容颜
今义:颜色)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
靠近

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谓:太守自谓也(
命名)
太守谓谁(
为,是)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形容词,茂盛)
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词,表承接

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溪深而鱼肥(
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临溪而渔(名词用作动词,钓鱼,打鱼)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整体感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
第二部分(2):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四部分(4):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第二、三课时
【导学环节】
一、导(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思(自主学习)
仔细读第一段。欣赏第一个景点——醉翁亭。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环滁皆山也。
2.第1段是怎样描写醉翁亭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镜头”从“环滁皆山也”的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然后写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从而使视线由山外远望转入山内近观,最后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推出醉翁亭。
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写山,写路,写水,写亭,文笔简练,形神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研读第二段。欣赏第二个景点——琅琊山朝暮及四季美景。
1.文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早晚之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之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春花、夏木、秋风、冬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研读第三段,欣赏景点三——官民同游
1.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2.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第3段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作者实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实际是暗写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这一切正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点明了文章主旨。
3.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太守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在这里,作者简笔勾勒了醉翁的自画像,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自号,又引起下文,点明太守“醉”“乐”的原因。
研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具体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
(3)乐人之乐。
2.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醉”和“乐”是统一的。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议
四、展
五、评
课题:《醉翁亭记》
(堂测堂练)
班级:九(
)班
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3.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成语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水落石出
不可。
4.用课文原句回答:
(1)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2)描写太守自画像的句子: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写醉与乐统一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4)“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亭记》
5.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___欧阳修与百姓同乐__,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_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___
课题:
11.醉翁亭记(限时练)(20分钟)
班级:九(
)班
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
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雾气_______
(2)
觥筹交错。
觥:___酒杯___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_尽兴地喝酒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
往来而不绝者
中轩敞者为舱
A.
B.
以为妙绝
射者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
D.
无丝竹之乱耳
至于负者歌于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野芳发而幽香。译文: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杂七杂八摆放
(
陈列
)
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
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滁人游
、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
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遂书以名其亭焉(命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与民共乐

三、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译文: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并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有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靠近(高踞)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乐趣)
③心窃乐之: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确实(果真;实在)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