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1 12: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说课
学习内容分析
《醉翁亭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本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含蓄,很有欣赏价值,虽然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但属于初中必背课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秀丽的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全文熔写景、叙事和抒情一炉,表面上是句句记山水,实际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作者把自己的欣慰和悲苦之情,含蓄、巧妙的蕴藏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
学习者的分析
初二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不是难事。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在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同时,一方面采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对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理论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全文以“乐”为写景抒情线索的写法。3、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优美的景物描写。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2、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2、联系实际,运用现代观念评价作者的胸怀意趣和美好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
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多形式诵读,正确理解文意,当堂背诵。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设计构想
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旅游的形式以“起程——游览(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归途”来组织我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重点放在读上,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互动策略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绕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游”字上做文章,设导游,学生成为游客,把课上成“旅游课”,使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中。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本文是文质兼美的议论性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感受文章的文字美,内容美。
3、自主探究法:课前预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找出重点、难点,培养自学能力。
4、交流合作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无非就是一种辅助手段,为了操作简便,我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课件,下载了课文FLASH朗读、人物音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作者名片、背景探密、字词积累、文本冲浪)――疏通文意(合作学习、集体解难、疏通全文)――品味赏析――提高升华---诵读品味——收获整理——作业布置

学环





起程导
入新

【导语设计】:同学们,欢迎乘坐旅游班车。上星期我们追随范老到历史文化名楼——岳阳楼一游。今日我们要随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到滁州醉翁亭旅游。现趁班车行驶的时间,我请导游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目的地。【导游词】: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滁州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张继的一守《枫桥夜泊》成了一座著名的文化公园,同样,滁州的醉翁亭,由于北宋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而名满天下。【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滁州的醉翁亭,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我们的第一站就到……【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拟采用“导游词导入法”,这种导入法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站整体感知
作者名片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的资料。学生交流后,播放欧阳修的音频资料)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以居士,谥文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大力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教学难点的突破。
背景探密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欧阳修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宋仁宗(1045年),(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上书替他分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得罪了当权派,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做太守,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被贬后,由于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理解文中抒发的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他“与民同乐”的情怀,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字词积累
屏幕展示文中需要掌握注音的字,要求每组选一个同学演板,比赛哪个组答得又快又好,奖励积分,做得最好的用掌声鼓励。
滁(chú)
壑(hè)
琅(láng)
琊(yá)
辄(zhé)暝(míng)
伛(yǔ)偻(lǚ)
肴(yáo)

(sù)

(liè)
弈(yì)
觥(gōng)翳(yì)【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本姓“语”,工具性是它最基本的特征,字词的认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征。
文本冲浪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我采用以下方式去读:(1)播放FLASH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领悟内蕴。(2)学生先组内互相听读、然后单个同学读、然后分组朗读,每组一段,比赛哪个小组读得最好,给以评分。【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站疏通文意
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播放幻灯片点拨特殊词语(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一词多义如“而”、
“绝”、“之”、“秀”等等。词类活用如“名之者谁?”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等等。【设计意图】: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译释全文
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同学翻译,对翻译情况进行评比打分。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要求:(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对译。
(2)、省略成份尽量译出。
(3)、尽量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第三站精读品析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给图配上解说文字,来个“画外音”。以图引文,既可以给学生直观感受,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达成教学目标。1、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醉翁亭的环境的?作者游醉翁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作者油醉翁亭的目的是欣赏山光水色,饮酒只为助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用移步换景、步步紧逼的方法,引出“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乐”。2、浏览课文,边读边圈出写“山水之乐”缘起的句子,体悟醉翁亭所处的环境美。(1)山水相映之美(2)朝暮变化之美(3)四季变换之美(4)动静对比之美【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诵读为基本手段,在吟诵中咀嚼、揣摩、品味文字的魅力,并通过想象感受一幅幅风光绮丽的画面,体悟作者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并理解全文以“乐”为写景抒情线索的写法,突破教学重点。3、除了醉翁亭的“山水之乐”让作者“得之心”感到“乐亦无穷”
外,作者还感受到了怎样的
“乐”?(1)滁州人民游山之乐(滁人游)(2)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作用:官民同乐、太守与民同乐。(3)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禽鸟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四幅画面品味,以及各种不同的“乐”初步理解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4、综上所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醉”和“乐”有什么关系呢?明确: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正确理解文中“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以“乐”为抒情线索的写法,便于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主旨。
第四站提高升华
结合现代观念,谈谈如何理解评价古人“与民同乐”的胸怀意趣和美好理想。
(此环节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这一设计,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站诵读品味
(学生自由诵读全文)【设计意图】:本文连用21个“也”字煞句,是创造性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诵读全文,体味“也”性情。同时,沉潜涵泳,再次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归途收获整理
【师】:今天,我们随着欧阳修游览了滁州,回想一下,这趟滁州行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活动情况的总结)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主题方面:本文借纵情山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写法方面: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评出最佳学习小组,给以最热烈的掌声,对表现出色的同学予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探索的乐趣,激励学生再学习的热情。
板书设计山水之乐滁人游——滁州人民游山之乐
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
与民同乐
醉翁同其乐太守醉禽鸟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
教学后记:
一、新颖求异,激发兴趣。《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欧阳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如何上好这一课呢?想来想去,我觉得既然它是游记性散文,从“游”字上做文章。让老师成为导游,学生成为游客,把课上成“旅游课”,使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中。“旅游课”这崭新的课型一提出立即吸引了学生。学生都有好奇心,因此一有新事物出现,他们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精神也会为之一振。兴趣来了,热情也就高了。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声画同步,并且介绍一些课外相关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增长见识,也能让他们保持新鲜感。
二、探究多种授课形式。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一点就是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让他们常有新鲜感。要有新课型,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抛开原有的旧模式,熟套子,虽然这样会给老师带来不少麻烦,增加不少备课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从语文低谷中走出来,开创教育的新局面。其次要有创新思维。语文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少课文涉及到其他学科,因此我们在备课是要考虑到这一点,开动脑筋,找出课文的特点,构思出不同的授课形式。第三是要培养创新能力。把课上得一成不变往往是缺乏这种能力的表现。现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我们要掌握这一技术手段,这样可让我们掌握多方面信息,使我们在备课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灵感。上这课时我就从互联网上查到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一些图像的运用使学生对知识不但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认识。
三、做学生探索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在上课时常强调统一答案,久而久之,很多学生误认为只要我在课堂上抄好了笔记,考试前背熟答案就行了,因此不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唯标准答案是听”,没了好奇心,也就没了求知欲、探索能力,最终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现在,我们要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在学习中,我们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敢于求异,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权威。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励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不少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为在课堂上能“舌战群雄”,自然会在课前做足准备功夫。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思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把知识迁移转化,最终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