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魏巍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选择了哪些事情来写“最使我难忘”的蔡老师的
2、 了解通过这些事情表现的蔡老师的性格和品质
3、 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设想:
重点: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结合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选择并安排文中几件事的顺序的,又是怎样通过这些事表现蔡老师的优秀品质的;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师生间的真挚感情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在表现蔡老师的这些品质时,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突出中心的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结合学生的朗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突出魏巍是现代著名作家,以照应文中“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语句。
同学们,你们从小学到现在认识的老师也不少了,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的印象最深呢?如果让你写一篇《我的老师》,你会这样去写呢?(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回答的不错,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魏巍写的这篇文章,比较一下,看看他是怎样写他的老师的?又是怎样表现师生情的?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2、 朗读课文
1. 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 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我对蔡老师感情的词。(难忘)
3. 围绕这个词,作者写了关于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并学着用一些短语来概括这些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蜂吃蜜、教诗歌、看老师写字、老师处理纠纷、梦里寻师)
4. 从这几件事中,你能否看出哪些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哪些是学生对老师的?(看老师写字、梦里寻师是学生对老师的,其余是老师对学生的)
5. 从老师对学生的这几件事里,你可以看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温柔、慈爱)
3、 分析课文
1. 分析第一件事,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哪写词可看出来?(细节描写,“落”“迎”“敲”)
2. “从来”和“仅仅”在这里矛盾吗?“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从来”和“仅仅”在这里并不矛盾,因为这次蔡老师也是假装打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是调皮、机灵。由此看出蔡老师的温柔、慈爱)
3. 简析二、三、四件事,从这几件事中,蔡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一点是什么?(蔡老师教我读诗,这对我今后的文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启蒙)
4. 文中哪一件事对我的心灵震撼最大?为什么?(老师处理纠纷,因为这件事表现了老师的公平、无私、伟大)
5. “援助”改为“帮助”好不好?为什么?(“援助”比“帮助”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帮助)
6. “小小”和“莫大”联系起来后,有什么意味?(更能体现老师给我心灵上的安慰,表现老师的伟大)
7. 找出这段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8. 有感情的齐读“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多么伟大的人啊!”
思考:蔡老师对学生是这样的温柔、慈爱,那学生对她是怎样的感情呢?文中是通过哪些事来体现的?带着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朗读第8节
1. 了解反问句“像这样的教师……怎能不亲近呢?”的作用。
2.体会“即使……也……,连……都……”一句所表现的对老师的崇拜和依恋之情。
齐读第10-14节
1.“梦中寻师”一事集中表现了孩子对老师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在第10节中是怎样逐步引出对这件事的叙述的?
2.复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经过。
3.体会两个“才”所包含的意思和感情。(第一个呼应上文的“不知道”“也不知道”,突出梦境之深,真实地写出了“迷迷糊糊”中强烈的找蔡老师的意识和行为;第二个说明梦醒后,我还要执著去找蔡老师,饱含了热爱蔡老师的深厚感情)
4.明确结尾心理描写的作用。(想念蔡老师的强烈感情)
四、讨论:
1. 课文的七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第五、六两件事能否对调?为什么?
(顺序: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平时——假期。五、七两件事详写,其余略写。五、六两件事不能调换,因为文章是随着感情步步加深来写的)
2. 本文有哪些地方是心理描写?各有什么作用?(结合书后练习)齐读心理描写的句子。
五、课堂练习,口头作文
学习课文后,思考一下,你最敬爱的老师有哪些事使你难忘?把那些最激动你心灵的事选择出来,口头作文。要真实,有特点,有感情。
六、作业
1. 完成课后的练习
2.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假怒 顺序
教舞 课内——课外
观蜂吃蜜 校内——校外
老师:温柔、慈爱 教诗 平时——假期
处理纠纷(详写)
感情
孩子:热爱、依恋 看老师写字 步步加深
梦里寻师(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