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9湘教版)必修一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西宁期末)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这些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2)流星现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2.(2020高一上·永济月考)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假设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则其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3.(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4.(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I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2021高一下·菏泽月考)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7.小明在“朋友圈”写道:“终于开启了我的莫斯科之旅……从北京起飞一个小时后,平稳飞行在万米高空,舷窗外是湛蓝的天空,机翼下是翻腾的云海……”。“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B.飞机通常在此大气层飞行
C.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021高二下·辛集月考)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这会促使高原面出现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这种运动会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是因为( )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来自四周的水汽丰富,大气吸热多
C.高原面热容量小,升温快
D.高原面吸热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多
9.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最低气压值出现在( )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
10.青藏高原面出现的热力上升运动,加剧塔里木盆地( )
A.降水增多 B.降水减少
C.降水不变 D.降水变量增大
二、综合题
11.(2021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层在 (填高/中/低纬地区)纬度地区最厚,说明其原因。
(2)电离层分布在 (填字母)层,说出电离层的主要作用。
(3)简述B层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并分析该层适合航空飞行的原因。
(4)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填字母)层,请说明原因。
12.(2020高一上·深圳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山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了气温差异,因而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简述对流层上界高度(即对流层顶)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规律。
(2)分析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地球大气垂直分布看,对流层平均厚度在12千米,平流层顶一般在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地球大气最上界一般在2000-3000千米,所以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高层大气,故答案为:C。(2)由材料可知,流星现象是行星际空间的微粒与大气分子发生摩擦而燃烧发光现象,一般在高层大气中就燃烧完毕,说明大气圈具有减轻宇宙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A对。生物生长的空气与流星无关,B错。保持地表温度与日地距离和大气保温作用有关,与流星现象无关,C错。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是大气中的臭氧,与流星现象无关,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相对于中、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最旺盛,因此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赤道地区上升最快。故答案为:A。(2)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的高空,需要依次经过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下降后增加。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3.【答案】(1)D
(2)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不同大气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同,B错;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20,C错;读图可知,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D正确。故答案为:D。(2)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A错;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B错;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正确;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D错。故答案为:C。
【点评】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垂直混合明显减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由于水汽、尘埃含量少,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在这一层很少见。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4.【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的垂直高度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底部的气温约为-50℃,随高度升高,平流层气温升高,平流层顶部气温大约0℃,故①线正确。故答案为:A。(2)结合上题分析该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①错误;垂直方向的气温上热下冷,故大气稳定,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5.【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图中I为对流层,II为平流层,III为高层大气。综上所述,②正确。故答案为:B。(2)Ⅲ层为高层大气,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故答案为:D。(3)“神舟十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即位于图中III层。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在300km的高空,温度能达到1000℃以上,ABD错;读图可知,该层的最低气温约为-80℃,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答案】6.D
7.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6.根据图示,A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紫外线分布在平流层的上部,因此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AC对;平流层大气由于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对;在地球大气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平流层不能,故D不对。
故答案为:D。
7.根据题意可以看出,飞机飞行在平流层,飞机下是对流层。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A对;对流层天气多变,因此飞机通常不在此大气层飞行,B不对;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臭氧分布在平流层,C不对;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在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D不对。故答案为:A。
【答案】8.D
9.B
10.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8.从原理上来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注意问的是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故D正确,排除ABC。
9.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对流层顶的气压最低时,就是对流层顶高度最高时,根据所学知识,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顶高度最高,推断应该是夏季,而不是春秋冬季,故B正确,ACD错。
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了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所以青藏高原面出现的热力上升运动,加剧塔里木盆地降水减少,故B正确,排除ACD。
11.【答案】(1)低纬地区;原因:纬度不同,地表受热状况不同,低纬地区受热最多,对流最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最高
(2)C;主要作用:反射无线电波
(3)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空气中水汽、固体杂质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高
(4)A;原因:水汽、杂质多集中在此层;该层气温上冷下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随空气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A层为对流层,其厚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变薄,其中低纬地区因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对流最旺盛,因此对流层的厚度最大。
(2)电离层主要分布在C高层大气,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3)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的原因,一是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二是大气中水汽、固体杂质少,没有云雨现象,大气透明度高。
(4)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因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旺盛;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随大气的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12.【答案】(1)对流层上界高度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同一地区)对流层上界高度夏季高,冬季低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加上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冷热差异,故对流运动显著;充足的水汽(和杂质),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上界高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对流动强弱,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上界高度就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层上层高度越低。夏季气温高,对流层上层高度最高,冬季对流层上层高度最低。
(2)地表形态不同,导致受日光照射的强度不同,引起气温差异,且集中的3/4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气质量,也是产生天气多变的因素,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会产生空气对流运动。
【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 / 1高中地理(2019湘教版)必修一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西宁期末)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这些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2)流星现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答案】(1)C
(2)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地球大气垂直分布看,对流层平均厚度在12千米,平流层顶一般在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地球大气最上界一般在2000-3000千米,所以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高层大气,故答案为:C。(2)由材料可知,流星现象是行星际空间的微粒与大气分子发生摩擦而燃烧发光现象,一般在高层大气中就燃烧完毕,说明大气圈具有减轻宇宙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A对。生物生长的空气与流星无关,B错。保持地表温度与日地距离和大气保温作用有关,与流星现象无关,C错。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是大气中的臭氧,与流星现象无关,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2020高一上·永济月考)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假设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则其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相对于中、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最旺盛,因此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赤道地区上升最快。故答案为:A。(2)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的高空,需要依次经过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下降后增加。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3.(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答案】(1)D
(2)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不同大气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同,B错;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20,C错;读图可知,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D正确。故答案为:D。(2)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A错;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B错;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正确;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D错。故答案为:C。
【点评】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垂直混合明显减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由于水汽、尘埃含量少,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在这一层很少见。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4.(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的垂直高度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底部的气温约为-50℃,随高度升高,平流层气温升高,平流层顶部气温大约0℃,故①线正确。故答案为:A。(2)结合上题分析该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①错误;垂直方向的气温上热下冷,故大气稳定,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5.(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I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图中I为对流层,II为平流层,III为高层大气。综上所述,②正确。故答案为:B。(2)Ⅲ层为高层大气,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故答案为:D。(3)“神舟十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层,即位于图中III层。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在300km的高空,温度能达到1000℃以上,ABD错;读图可知,该层的最低气温约为-80℃,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2021高一下·菏泽月考)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7.小明在“朋友圈”写道:“终于开启了我的莫斯科之旅……从北京起飞一个小时后,平稳飞行在万米高空,舷窗外是湛蓝的天空,机翼下是翻腾的云海……”。“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B.飞机通常在此大气层飞行
C.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答案】6.D
7.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6.根据图示,A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紫外线分布在平流层的上部,因此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AC对;平流层大气由于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对;在地球大气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平流层不能,故D不对。
故答案为:D。
7.根据题意可以看出,飞机飞行在平流层,飞机下是对流层。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A对;对流层天气多变,因此飞机通常不在此大气层飞行,B不对;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臭氧分布在平流层,C不对;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在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D不对。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辛集月考)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这会促使高原面出现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这种运动会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是因为( )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来自四周的水汽丰富,大气吸热多
C.高原面热容量小,升温快
D.高原面吸热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多
9.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最低气压值出现在( )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
10.青藏高原面出现的热力上升运动,加剧塔里木盆地( )
A.降水增多 B.降水减少
C.降水不变 D.降水变量增大
【答案】8.D
9.B
10.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8.从原理上来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注意问的是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故D正确,排除ABC。
9.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对流层顶的气压最低时,就是对流层顶高度最高时,根据所学知识,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顶高度最高,推断应该是夏季,而不是春秋冬季,故B正确,ACD错。
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了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所以青藏高原面出现的热力上升运动,加剧塔里木盆地降水减少,故B正确,排除ACD。
二、综合题
11.(2021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层在 (填高/中/低纬地区)纬度地区最厚,说明其原因。
(2)电离层分布在 (填字母)层,说出电离层的主要作用。
(3)简述B层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并分析该层适合航空飞行的原因。
(4)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填字母)层,请说明原因。
【答案】(1)低纬地区;原因:纬度不同,地表受热状况不同,低纬地区受热最多,对流最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最高
(2)C;主要作用:反射无线电波
(3)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空气中水汽、固体杂质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高
(4)A;原因:水汽、杂质多集中在此层;该层气温上冷下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随空气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A层为对流层,其厚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变薄,其中低纬地区因为终年受热多,气温高,对流最旺盛,因此对流层的厚度最大。
(2)电离层主要分布在C高层大气,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3)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的原因,一是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二是大气中水汽、固体杂质少,没有云雨现象,大气透明度高。
(4)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因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旺盛;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水汽和固体杂质随大气的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12.(2020高一上·深圳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山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了气温差异,因而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简述对流层上界高度(即对流层顶)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规律。
(2)分析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
【答案】(1)对流层上界高度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同一地区)对流层上界高度夏季高,冬季低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加上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冷热差异,故对流运动显著;充足的水汽(和杂质),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上界高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对流动强弱,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上界高度就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层上层高度越低。夏季气温高,对流层上层高度最高,冬季对流层上层高度最低。
(2)地表形态不同,导致受日光照射的强度不同,引起气温差异,且集中的3/4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气质量,也是产生天气多变的因素,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会产生空气对流运动。
【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