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七课《古诗三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谄谀(chán) 稼穑艰难(sè) 譬如(pì) 如蚁附膻(shān)
B.子衿(jīn) 趾高气扬(zhǐ) 堑壕(zhán) 绕树三匝(zā)
C.龃龉(jǔ) 运筹帷幄(wò) 羁鸟(jī) 风声鹤唳(lì)
D.谈?(yàn) 唾手可得(tuò) 吐哺(bǔ) 叽叽喳喳(chā)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A项,“谄”读chǎn
B项,“堑”读qiàn
D项,“喳”读zhā。
故答案为:C
【点评】字音是基础内容,包括了形近字、多音字及易误读字的字音等,学生平时要做好积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 矫蹂造作 迸(bèng)发 谙(yīn)习
B.羁拌 刚愎自用 哺(pǔ)育 稗(bài)官
C.狭隘 忧心忡忡 粗糙(cāo) 鞭笞 (chī)
D.商贾 相形见拙 瞠(chēn)目 裨(bì) 益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归园田居(其一)
【解析】【分析】A项,矫蹂(揉)造作,谙(ān)习。 B项,羁拌(绊),哺(bǔ)育。D项,相形见拙(绌), 瞠(chēng)目。
3.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同心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及时行乐”错误理解了诗句含意,应着眼于诗文整体,该句虽然有对时光易逝的忧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因此激起他招揽人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
5.下列对诗句中的叠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词“迢迢”只是描写牵牛星,写出了牵牛星的遥远,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皎皎”只是描写织女星,写织女星的明亮、灿烂。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形、声生情。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之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情景交融。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形容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
【答案】A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是互文。
6.对《归园田居》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对误入“尘网”的懊悔之情。
B.诗的五、六句概括了对旧林、故渊的恋和思。
C.七至十八句撷取隐居田园的典型情境,通过对比突出自然风光之美。
D.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后恬然自得的心情。
【答案】C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错,没有对比。
7.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C、“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8.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⑥/⑦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⑥/⑧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⑥/⑧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名家名句的积累,此题应该采取排除法。①⑤是陶渊明,②⑨是屈原,⑦⑩是杜甫,③是李白,④是辛弃疾,⑥是乐府诗,⑧是白居易。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9.下列五副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取排除法。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忧国忧民诗人,写尽民间疾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诸葛亮,“隆中对”。
10.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答案】D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二、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
(1)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能力。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主人公在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心上人。芙蓉代表的是美好和纯洁,诗歌借“采芙蓉”给我们营造了幽美、淡雅、高洁的意境。第二问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对情感语言的把握,“所思在远道”抒发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忧伤”表明欲归不得的哀伤。
(2)“兰泽”“芳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古人视其具有美好的品质,常用其寄托美好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整首诗看,“兰泽”“芳草”两个意象,一方面衬托了主人公美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传达了主人公美好纯洁的情感寄托。
故答案为:(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点评】诗歌意境的鉴赏要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意象的鉴赏要注意物象本身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景极具特色,试作赏析。
【答案】(1)A
(2)运用对偶,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运用侧面描写,衬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用典,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作者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农村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怡然陶醉之情。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
(1)“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分析错误,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
(2)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对诗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掌握。答题步骤先点明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表达等特点,分析作者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画线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意。(2)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点评】(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语言表达
14.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答案】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还有那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知识点】语言得体;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艺术形式上不规范的小说、诗歌甚至戏剧创作,都会称之为“散文化”。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可以写成: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 自的心上人。还有那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 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七课《古诗三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谄谀(chán) 稼穑艰难(sè) 譬如(pì) 如蚁附膻(shān)
B.子衿(jīn) 趾高气扬(zhǐ) 堑壕(zhán) 绕树三匝(zā)
C.龃龉(jǔ) 运筹帷幄(wò) 羁鸟(jī) 风声鹤唳(lì)
D.谈?(yàn) 唾手可得(tuò) 吐哺(bǔ) 叽叽喳喳(chā)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 矫蹂造作 迸(bèng)发 谙(yīn)习
B.羁拌 刚愎自用 哺(pǔ)育 稗(bài)官
C.狭隘 忧心忡忡 粗糙(cāo) 鞭笞 (chī)
D.商贾 相形见拙 瞠(chēn)目 裨(bì) 益
3.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同心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5.下列对诗句中的叠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词“迢迢”只是描写牵牛星,写出了牵牛星的遥远,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皎皎”只是描写织女星,写织女星的明亮、灿烂。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形、声生情。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之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情景交融。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形容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
6.对《归园田居》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对误入“尘网”的懊悔之情。
B.诗的五、六句概括了对旧林、故渊的恋和思。
C.七至十八句撷取隐居田园的典型情境,通过对比突出自然风光之美。
D.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后恬然自得的心情。
7.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8.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⑥/⑦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⑥/⑧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⑥/⑧
9.下列五副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10.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二、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景极具特色,试作赏析。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表达
14.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A项,“谄”读chǎn
B项,“堑”读qiàn
D项,“喳”读zhā。
故答案为:C
【点评】字音是基础内容,包括了形近字、多音字及易误读字的字音等,学生平时要做好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归园田居(其一)
【解析】【分析】A项,矫蹂(揉)造作,谙(ān)习。 B项,羁拌(绊),哺(bǔ)育。D项,相形见拙(绌), 瞠(chēng)目。
3.【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及时行乐”错误理解了诗句含意,应着眼于诗文整体,该句虽然有对时光易逝的忧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因此激起他招揽人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
5.【答案】A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是互文。
6.【答案】C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短歌行;迢迢牵牛星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错,没有对比。
7.【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C、“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8.【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名家名句的积累,此题应该采取排除法。①⑤是陶渊明,②⑨是屈原,⑦⑩是杜甫,③是李白,④是辛弃疾,⑥是乐府诗,⑧是白居易。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9.【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取排除法。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忧国忧民诗人,写尽民间疾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诸葛亮,“隆中对”。
10.【答案】D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11.【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
(1)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能力。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主人公在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心上人。芙蓉代表的是美好和纯洁,诗歌借“采芙蓉”给我们营造了幽美、淡雅、高洁的意境。第二问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对情感语言的把握,“所思在远道”抒发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忧伤”表明欲归不得的哀伤。
(2)“兰泽”“芳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古人视其具有美好的品质,常用其寄托美好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整首诗看,“兰泽”“芳草”两个意象,一方面衬托了主人公美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传达了主人公美好纯洁的情感寄托。
故答案为:(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点评】诗歌意境的鉴赏要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意象的鉴赏要注意物象本身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2.【答案】(1)A
(2)运用对偶,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运用侧面描写,衬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用典,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作者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农村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怡然陶醉之情。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
(1)“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分析错误,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
(2)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对诗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掌握。答题步骤先点明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表达等特点,分析作者思想情感。
13.【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
(2)画线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意。(2)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点评】(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答案】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还有那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知识点】语言得体;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解析】【分析】艺术形式上不规范的小说、诗歌甚至戏剧创作,都会称之为“散文化”。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可以写成: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 自的心上人。还有那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 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