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易错题速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易错题速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1 12: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易错题速练
1.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
A. B.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3.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6.科学家发现海底分布着大量可燃的“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冰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阔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8.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 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 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 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9.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 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0.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 “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C. “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D. “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11.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C.废旧金属、纸张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相应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地球上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所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13.我国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是煤综合利用的方向。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和合成气均属于纯净物
C.仅用该合成气作原料,可生产出尿素
D.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料,其中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剧毒
14.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15.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只含有碳元素 D.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16.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7.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煤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若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________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人体中毒。
(2)在一些农村地区,木柴仍然是常用燃料,燃烧木柴时,常把木柴架空,其目的是________。要使柴火熄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3)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_。
18.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图所示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
19.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将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
20.认识燃烧与灭火,为了研究燃烧的奥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铝片上分别放三根火柴,将其中一根去头,分别标记为A、B、C(如图所示),酒精灯放在去头的火柴A和未去头的火柴B中间,未去头的火柴C放在离酒精灯较远的位置,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时观察到B、C依次燃烧,过很长时间A才能燃烧,由B比A先燃烧可知不同物质的__________不同,由B比C先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将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记录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和平时所学的知识,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必须点燃物质才能燃烧
b.纸张比纸团燃烧快是因为纸团里面温度低;
c.油田起火,可通过降低油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e.面粉厂要严禁烟火,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f.用扇子扇风可以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随雨水一起降落,所以正常雨水就略呈酸性。我们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煤和燃油中含有少量的S、N元素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空气,再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硫酸和硝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故选A。
2.答案:C
解析: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故A正确;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少摩擦力,有利于拔出,故B正确;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特别是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把手冻伤,故C错误;根据灭火原理,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并使其与氧气隔绝,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正确;C.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不能用高压水枪灭火,以防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4.答案:D
解析:该实验使用了白磷、红磷两种不同的可燃物,A错误。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不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错误。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实验可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错误,D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能源。氢气燃烧热值大、环保、制取的原料来源广等优点决定了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A正确;发展科学技术,能促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B正确;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错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低碳环保,有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
6.答案:B
解析:冰的成分是不具有可燃性,A错误;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阔了广阔的前景,B正确;可燃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错误;固态水即冰中含有氧、氢元素,而可燃冰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可燃冰不是固态的水,D错误。
7.答案:B
解析: A中还要与氧气接触;C中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D中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温度高于240℃时,红磷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A错误;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不容易自燃,B错误;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满足了白磷燃烧的条件,白磷能燃烧,C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升高温度不能提高白磷的着火点,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杯水车薪指虽然水火不容,但水的用量太少也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解析: A.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错误;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合成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元素有三种即碳、氢、氧,反应后不会出现氮元素,所以仅用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尿素,故说法错误; D.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CO,CO是有毒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故说法正确。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油的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17.答案:(1)天然气;化学;一氧化碳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用水浇灭(合理答案均可)
(3)沸点;汽油(合理答案均可)
18.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①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另一方面是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A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是禁止烟火的标志,D是禁止带火种的标志。
19.答案:(1)石油(2)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AC③1:1④
解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
(2)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
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
20.答案:(1)着火点;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氧气比空气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的数目多,与碳原子接触和碰撞的机会多,反应更剧烈②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3)e
解析:(1)由B比A先燃烧可知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由B比C先然烧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微观原因是:氧气比空气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的数目多,与碳原子接触和碰撞的机会多,反应更剧烈。②由表中信息可知,木炭能在臭氧中燃烧,说明了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3)有些物质能由缓慢氧化引起燃烧,a错误;纸张比纸团燃烧快是因为纸张比纸团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b错误;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c错误;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进来了更多的空气促进了燃烧,d错误;面粉厂要严禁烟火,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e正确;用扇子扇风可以熄灭蜡烛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f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