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①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100mL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③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④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5.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水通电能产生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分子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压缩后体积变小
C.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不同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1.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A.Cl和Cl﹣
B.Co和CO
C.H和He
D.Mg与Ag
12.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13.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14.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5.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l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已知l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l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8
B.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l27I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3,该元素的名称是
,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有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数。
(4)参加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5)一定带电荷的有
。
18.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19.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0.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下列事实中体现了分子的哪个特点,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下列空白处。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
。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22.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
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
、
、
、
。
元素分为
、
、
。
元素符号宏观表示
微观表示
例如:
(1)“H”宏观表示
微观表示
(2)“Fe”宏观表示
、
微观表示
。
单元过关检测(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分析】根据原子核的构成粒子解答。
【解答】解: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识记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①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100mL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③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④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①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②100mL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③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不是因为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故选项解释错误。
④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①④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氧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5.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A、食物变质也就是食物变成了不能被食用的其他物质,在这个过程有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A合理;
B、汽油挥发是汽油的分子从液态变成了气态,运动到了空气中去。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故B不合理;
C、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C合理;
D、我们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含有香气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因此D也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水通电能产生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分子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压缩后体积变小
C.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通电能产生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这是氧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氧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B.这是镁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镁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镁原子,故错误;
C.这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正确;
D.这个化学符号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说法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比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说法正确;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A.Cl和Cl﹣
B.Co和CO
C.H和He
D.Mg与Ag
【分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A、Cl和Cl﹣质子数都为17相同,都属于氯元素,故选项正确;
B、Co、CO是不同的元素和分子,故选项错误;
C、H、He是不同元素,故选项错误;
D、Mg与Ag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的种类、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分析】根据菠菜中的铁的存在形式判断,菠菜中的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指铁元素.
【解答】解: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故选:D。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13.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而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选:C。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
14.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15.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l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已知l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l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8
B.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l27I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分析】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且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等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碘原子l27I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所以其质子数均为5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碘原子l27I的质子数与131I质子数均为53;
C、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而质子数是53,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其中子数为74;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为127;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学会利用信息中的关键性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3,该元素的名称是 铝 ,属于 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分析】根据原子核电荷数为13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3,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
铝;金属。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原子的核电荷数、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有 分子、原子、离子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质子 数。
(4)参加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分子 。
(5)一定带电荷的有 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
【分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显电中性的粒子就是指整体不显电性或不带电的粒子;粒子带什么电要看该微粒的组成。
【解答】解:(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有分子、原子、离子,故填: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填:原子;
(3)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故填:质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参加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故填:分子.
(5)一定带电荷的有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核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C (填字母)。
【分析】原子中心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同种性质的电荷相排斥,异种性质的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故填: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
故填: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及其同种电荷靠近时的运动轨迹,比较简单。
19.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铝 。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空气中的成分分析回答。
【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故答案为:78%;铝。
【点评】通过做本题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并且要知道二者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0.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下列事实中体现了分子的哪个特点,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下列空白处。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 ③ 。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② 。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①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
故答案为:(1)③;(2)②;(3)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 氧 、 硅 、 铝 、 铁 。
元素分为 金属元素 、 非金属元素 、 稀有气体元素 。
元素符号宏观表示 元素
微观表示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1)“H”宏观表示 氢元素
微观表示 一个氢原子
(2)“Fe”宏观表示 铁 、 铁元素 微观表示 一个铁原子 。
【分析】根据已有的元素的概念、类别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填:核电荷数;原子。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故填:氧;硅;铝;铁。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故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符号宏观表示某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填;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1)“H”宏观表示氢元素,微观表示
一个氢原子,故填: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Fe”宏观表示铁,铁元素,微观表示一个铁原子,故填:铁;铁元素;一个铁原子。
【点评】掌握元素的有关概念和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