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一)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A.蔗糖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
2.下列原子中的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3.下表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
加热条件下,分子体积变大了
C
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KOH溶液中都含有OH?
A.A
B.B
C.C
D.D
4.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5.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6.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7.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湿衣服逐渐变干
分子是运动的
C
气体能被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8.铝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铝的元素符号是( )
A.Al
B.AL
C.Cl
D.CL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氢气燃烧﹣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B.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C.酒精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10.化学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巨大差异,原因是其中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水结冰体积变大时,水分子由运动到静止且水分子体积变大
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11.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12.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13.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间隔
B.分子个数
C.分子质量
D.分子种类
14.“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5.已知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6
B.56
C.82
D.86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医院为及时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
(1)EDTA钙钠(化学式为C10H12CaN2Na2O8)组成元素中有
种非金属元素
(2)通过静脉注射EDTA钙钠通过
(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
17.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填空:
(1)水是由氢、氧两种
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5)供给人呼吸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
(6)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18.【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符号);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
20.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2)“醋酸糖甜”是因为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22.学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基础.元素符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请你按下列要求写出元素符号(各小题中的元素符号不能重复):
(1)用大写字母“C”打头的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
、
、
;
(2)用大写字母“A”打头的2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
;
(3)只包含一个字母的3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
、
;
(4)地壳中质量含量位于前4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
、
、
;
(5)两种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
单元过关检测(一)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A.蔗糖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蔗糖在水中扩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原子中的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解答】解:A、电子带负电荷,故此项正确。
B、中子不带电荷,呈电中性,此项错误。
C、质子带正电荷,不带负电,此项错误。
D、原子核带正电,故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同学们要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明确各种粒子所呈的电性.
3.下表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
加热条件下,分子体积变大了
C
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KOH溶液中都含有OH?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太阳底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是因为加热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C、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NaOH、KOH溶液中都含有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分析】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
【解答】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描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5.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把微粒的性质和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利用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来解释宏观事实。
【解答】解:A、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装饰材料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6.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理解分子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湿衣服逐渐变干
分子是运动的
C
气体能被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逐渐变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铝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铝的元素符号是( )
A.Al
B.AL
C.Cl
D.CL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因此铝的元素符号是Al。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氢气燃烧﹣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B.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C.酒精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氧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液化,是因为氧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酒精热胀冷缩,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化学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巨大差异,原因是其中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水结冰体积变大时,水分子由运动到静止且水分子体积变大
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分析】A、分子和原子都可分;
B、根据金刚石、石墨的结构分析;
C、根据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解:A、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又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而不是碳原子结构不同。故错误;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
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多种不同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三态变化原理、物质的分类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1.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氧元素与氢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进行解题的能力。
12.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而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食品、药品中的铁,碘等都是指的元素.
【解答】解: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元素、单质的不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13.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间隔
B.分子个数
C.分子质量
D.分子种类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运动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A、水分子间隔变大,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分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分子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分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分析】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家庭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已知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6
B.56
C.82
D.86
【分析】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中子数为26+4=3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30=56。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医院为及时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
(1)EDTA钙钠(化学式为C10H12CaN2Na2O8)组成元素中有 4 种非金属元素
(2)通过静脉注射EDTA钙钠通过 体循环 (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
【分析】(1)根据化合物化学式进行解答;
(2)根据血液循环的路线来分析;
【解答】解:(1)EDTA钙钠(C10H12CaN2Na2O8)中含有碳、氢、钙、氮、钠、氧元素,含有碳、氢、氮、氧4种非金属元素,故填:4;
(2)通过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体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从左心室进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故填:体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填空:
(1)水是由氢、氧两种 元素 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分子 ;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原子 构成的;
(5)供给人呼吸的氧气是由 分子 构成的;
(6)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离子 构成的。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6)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4)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5)供给人呼吸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6)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1)元素;
(2)分子;
(3)原子;
(4)原子;
(5)分子;
(6)离子;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宏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18.【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C 。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不会,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是原子有核模型,故填;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填符号);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78% 。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故答案为:
Al;7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
(2)“醋酸糖甜”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
【分析】(1)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氢原子和氧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学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基础.元素符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请你按下列要求写出元素符号(各小题中的元素符号不能重复):
(1)用大写字母“C”打头的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C 、 Cu 、 Co 、 Cl ;
(2)用大写字母“A”打头的2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r 、 Ag ;
(3)只包含一个字母的3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H 、
、
;
(4)地壳中质量含量位于前4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O 、 Si 、 Al 、 Ca ;
(5)两种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Mg 、 Fe .
【分析】(1)根据对元素符号的记忆考虑;
(2)根据对元素符号的记忆考虑;
(3)根据元素符号的记忆考虑;
(4)根据对地壳中前四位元素记忆考虑本题;
(5)根据金属元素的概念及名称解答;
【解答】解;(1)碳、铜、钴、氯都是以C开头,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所以符号分别为:C;Cu;Co;Cl;
(2)氩、银都是以A开头,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所以符号分别为:Ar、Ag;
(3)只包含一个字母的3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有H、N、P;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氧、硅、铝、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符号为:O;Si;Al;Ca;
(5)两种金属元素有:Mg、Fe;
故答案为:(1)C;Cu;Co;Cl;(2)Ar、Ag;(3)H、N、P;(4)O;Si;Al;Ca;(5)Mg、Fe.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牢记元素周期表,知道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写法,掌握元素的分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