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谁的手儿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难点: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建议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拼搭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寻找生活中包含以上几种几何形体的物品,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和直观认识。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五、单元建议课时数:1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个性化
修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师:“同学们大部分都掌握的很好,拿下面老师要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所有图形的教具都放在深色袋子里,说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摸出图形。考察学生对图形特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图形感知觉的认识。)
1、谁是火眼金睛。
2、智慧树。
3、比一比。
(四)课堂评价,课后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用品能用到图形的知识吗? 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指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介绍。
(五)、作业布置
家长先让孩子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不一样的平面,不能滚动。
正方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一样的平面,不能滚动。
圆柱:圆圆滚滚的,上下有两个圆形的平面,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没有平面,可以自由自在的滚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