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节
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
证明
第2章
三角形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证明的定义
命题的证明
反证法
课时导入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复习提问
引出问题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贤臣被奸臣坑害,判了死罪,皇上念他过去对国有功,采用了一个由命运来最后裁定的办法,用两张纸片,一张上写活字,一张上写死字,处决前由它来抽,抽到活字可赦免,而奸臣阴险歹毒,命人用两张纸片上都写上死字,凑巧这个诡计被贤臣的朋友知道了,悲痛地告诉了他,并表示要和他一起揭露奸臣的阴谋,这个贤臣想了想,高兴地说:“我有救了!”他叫这个朋友不要声张,处决前抽纸片时,只见他抽出一张纸片谁也不让看就吞
了下去,监斩官只好看剩下的纸片是什么字了.剩下的字
无疑是个“死”字,于是这个贤臣就被赦免了.
这位贤
臣运用了什么数学推理呢?
知识点
证明的定义
知1-导
感悟新知
1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常常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其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这个命题为真命题,这个过程叫证明(prool).例如,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通过推理可以判断出它是真命题(关于此命题的推理过程见七年级上册P128).
知1-讲
感悟新知
易错警示: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依据作为推理的理由,可以写在每一步后的括号内,理由包括已知、定义、公理、定理及推论等.
知1-讲
感悟新知
例
1
分析:注意①与③互相矛盾,两件矛盾的事,不能都是真的,又不能都是假的,必有一真,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某个箱子内,并且:①红箱子盖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②黄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③蓝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已知①②③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苹果在哪个箱子里?
知1-讲
感悟新知
点拨:判断数学结论正确与否,可选择“排除法”.
解:经分析得①③中有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而已知真话只有一句,所以②必是假话,从而可知苹果
在黄箱子里.
1.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常常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推论),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作证明.
2.能作为证明依据的是( )
A.已知条件
B.定义及基本事实
C.定理及推论
D.以上三项都对
知1-练
感悟新知
定义
基本事实
定理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验、观察或实验完全可以判断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与否
B.推理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C.对于自然数n,n2+n+37一定是质数
D.有10个苹果,将它放进9个筐中,则至少有一个筐中的苹果不少于2个
知1-练
感悟新知
D
知2-导
感悟新知
知识点
命题的证明
2
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是真命题.
在分析出这一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后,我们就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已知:如图,∠BAF,∠CBD和∠ACE分别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
∠BAF+
∠CBD+
∠ACE=360°.
知2-导
感悟新知
证明:如图,
∵∠BAF=∠2+∠3,∠CBD=
∠1+
∠3,∠ACE=∠1+
∠2(三角形外角定理),
∴∠BAF+
∠CBD+
∠ACE=2(∠1+∠2+∠3)(等式的性质).
∵∠1+
∠2+
∠3=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AF+
∠CBD+
∠ACE=2×180°=360°.
知2-讲
感悟新知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
写出证明的过程
根据题意
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
通过分析,找出证明的途径
知2-讲
感悟新知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射线AE平分∠DAC.
求证:AE//BC.
知2-讲
感悟新知
证明∵∠DAC-∠B+∠C(三角形外角定理),∠B=∠C(已知),
∴∠DAC=2∠B(等式的性质).
又∵AE平分∠DAC(已知),
∴∠DAC-2∠DAE(角平分线的定义).
∴∠DAE=∠B(等量代换).
∴A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2-讲
感悟新知
总
结
解答本题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理由.
已知:如图,AD∥BC,∠BAD=∠BCD.求证:AB∥CD.
证明:∵AD∥BC( ),
∴∠1=______(
).
又∵∠BAD=∠BCD( ),
∴∠BAD-∠1=∠BCD-∠2(
),
即∠3=∠4,∴AB∥____(
).
知2-练
感悟新知
已知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等式的性质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3-导
感悟新知
知识点
反证法
3
像这样,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为真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利用命题的条件或有关的结论,通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即所证明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reduction
to
absurdity).
知3-导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在反证法的第一步否定结论时,要注意“大于”的反面不是“小于”,而是“小于或等于”.
类似地,“小于”的反面是“大于或等于”;“都是”的反面是“不都是”,不可写成“都不是”.
知3-讲
感悟新知
1.定义: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为真有困难时,可以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利用命题的条件或有关的结论,通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即所证明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知3-讲
感悟新知
2.利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1)假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并提出与之相反的结论;
(2)归谬:由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
(3)结论:由矛盾断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结论成立
知3-讲
感悟新知
3.易错警示:(1)如果原命题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那么必须把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都举出来,并一一加以否定;(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要求顺着假设的思路进行严格推理,并要点明矛盾的理由.
知3-讲
感悟新知
已知:∠A,∠B,∠C是△
ABC的内角.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例
3
分析:这个命题的结论是“至少有一个”,也就是说可能出现“有一个”.“有两个”、“有三个”这三种情况,如果直接来证明,将很繁琐,因此,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
知3-讲
感悟新知
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A
<60°,∠B<60°,∠C<60°,则∠A+∠B+∠C<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因此,∠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 )
A.假设CD∥EF
B.假设AB∥EF
C.假设CD和EF不平行
D.假设AB和EF不平行
知3-练
感悟新知
C
课堂小结
证明
证明书写的基本结构:证明过程的基本结构是:“∵……(
),∴
……(
).”其中“∵”后面写推理的“因”,“∴”后面写推理的“果”,“(
)”里面写出条件的由来或由因到果的依据(理由),由此可见,每一步推理应包括“因”“果”“理由”三部分,而且因果关系必须合理,证明就是由一步步的推理构成的.
必做:
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