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进科学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进科学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04 17:12:50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进科学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D.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3.观察法与实验法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是否真实,认真地记录 B.是否对实验对象施加外界影响
C.是否反复进行 D.是否在实验室进行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5.(2018七上·鄞州期中)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6.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设计方案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7.如图,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对此我们应有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A.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
B.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
C.马上去问家长或老师
D.马上上网查询答案
8.如下是实验测得某品牌四种不同类型洗发液的pH,这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  )
洗发液类型 天然植物型 弹性卷发型 滋养修护型 去屑柔滑型
pH 5.5 6.0 6.2 7.6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9.(2018七下·绍兴月考)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 4 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 100 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科学的是(  )
培养皿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温度(℃) 23 23 23 5
发芽数(粒) 89 0 90 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10.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的观点,其中你最不同意的是(  )
A.甲的看法 B.乙的看法
C.丙的看法 D.丁的看法
11.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二、填空题
12.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    问题;依据已有的    ,通过思考,建立    ;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    ;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    ,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13.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2)他们应该选择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解答】因为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所以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关注现象,提出问题,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月亮形状的变化、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属于科学研究D范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自然现象无关,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是在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因此二者的区别是否对实验对象人为地施加外界影响.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探究的是一种条件(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称为控制变量。通过控制变量,得出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因此,除了实验变量相同外,其他变量应当保持相同。
【分析】在探究实验当中,要谨记: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保持一致或相同。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③表达交流.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于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解答】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与水有关系,所以接下来更合理的做法是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而不是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马上去问家长、老师或者上网查询答案,虽然可以得到结论,但这个结论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没有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不合理,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解答】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 ;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表格记录法。分析可知,这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表格记录法。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A、对比甲、丙实验结果,发现有无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过甲、乙对照,证明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甲、丁对照,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只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不能证明充足的空气,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乙、丙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分析】本题应用了史料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进蒸汽机等,这都是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些小现象而引发的,因此,科学的发现很多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得到的。
【解答】甲、对待科学规律,需要有怀疑的态度,小小的疑问是科学探究的起因,探究的过程既可以解释疑问,也可能有科学的发现。此观点正确;
乙、科学的发现不在大小,从身边的小事、身边的问题着手同样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观点正确;
丙、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观察.此观点正确;
丁、偶然的发现可能孕育巨大的发现,但科学的发现不一定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出。此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中医给病人诊病实际也是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医会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进行初步猜测,为得到真实准确的情况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信息,以确诊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解答】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问题其实在病人说出病症状时医生脑子里已经生成了,“望、闻、问、切”是为获取更多的事实和依据,A错误;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假设不需要这些具体的行动,B错误;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望、闻、问、切”就是在寻求答案,C正确;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经验是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积累的,“望、闻、问、切”是为了获取事实和依据,D错误。
故选C
12.【答案】发现并提出;科学知识;猜想和假设;计划;事实和证据;交流讨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解答】此题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要求了然于心。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 ,通过思考,建立猜想和假设;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计划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交流讨论,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13.【答案】蚂蚁可能是依靠触角回家;选10只蚂蚁剪去触角,十只蚂蚁不剪去触角,进行观察研究;加:蚂蚁如何殊取食物 .蚂蚁获取食物后如何把信息传递给同伴 等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因此,没剪触角的蚂蚁是起对照作用。
【解答】(1)提出问题:由于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行进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地转来转去,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方向的吗?作出假设: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
(2)小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3)根据探究“蚂蚁是通过什么来寻找食物的?”(提示:可以考虑味觉、视觉、嗅觉或者其他),蚂蚁在所经过的道路上释放出化学气息,当蚁群中其他成员用触角探测到这种气息后,就会循着特定的路线找到同伴引导的目标,在这条路线上的蚂蚁越多,留下的气味就会越大,于是,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参与进来.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1)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
(2)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3)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
14.【答案】(1)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
(2)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
(3)实验的菊花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原则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答】(1)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设计方案是用于证明影响菊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日照时间的长短。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远离马路一侧开花的菊花作为实验组,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作为对照组。
(3)此实验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只选了一株菊花,具有偶然性,因此应选多株菊花。
故答案为:(1)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合理即可);(2)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3)只选了一株菊花,具有偶然性
1 / 1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进科学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解答】因为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所以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关注现象,提出问题,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D.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月亮形状的变化、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属于科学研究D范围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自然现象无关,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观察法与实验法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是否真实,认真地记录 B.是否对实验对象施加外界影响
C.是否反复进行 D.是否在实验室进行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是在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因此二者的区别是否对实验对象人为地施加外界影响.
故选:B.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探究的是一种条件(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称为控制变量。通过控制变量,得出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因此,除了实验变量相同外,其他变量应当保持相同。
【分析】在探究实验当中,要谨记: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保持一致或相同。
5.(2018七上·鄞州期中)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
故选C
6.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设计方案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③表达交流.
故选:B
7.如图,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对此我们应有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A.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
B.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
C.马上去问家长或老师
D.马上上网查询答案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于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解答】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与水有关系,所以接下来更合理的做法是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而不是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马上去问家长、老师或者上网查询答案,虽然可以得到结论,但这个结论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没有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不合理,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如下是实验测得某品牌四种不同类型洗发液的pH,这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  )
洗发液类型 天然植物型 弹性卷发型 滋养修护型 去屑柔滑型
pH 5.5 6.0 6.2 7.6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解答】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 ;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表格记录法。分析可知,这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表格记录法。
故答案为:B
9.(2018七下·绍兴月考)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 4 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 100 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科学的是(  )
培养皿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温度(℃) 23 23 23 5
发芽数(粒) 89 0 90 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答案】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A、对比甲、丙实验结果,发现有无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过甲、乙对照,证明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甲、丁对照,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只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不能证明充足的空气,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乙、丙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的观点,其中你最不同意的是(  )
A.甲的看法 B.乙的看法
C.丙的看法 D.丁的看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分析】本题应用了史料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进蒸汽机等,这都是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些小现象而引发的,因此,科学的发现很多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得到的。
【解答】甲、对待科学规律,需要有怀疑的态度,小小的疑问是科学探究的起因,探究的过程既可以解释疑问,也可能有科学的发现。此观点正确;
乙、科学的发现不在大小,从身边的小事、身边的问题着手同样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观点正确;
丙、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观察.此观点正确;
丁、偶然的发现可能孕育巨大的发现,但科学的发现不一定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出。此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D
11.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中医给病人诊病实际也是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医会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进行初步猜测,为得到真实准确的情况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信息,以确诊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解答】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问题其实在病人说出病症状时医生脑子里已经生成了,“望、闻、问、切”是为获取更多的事实和依据,A错误;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假设不需要这些具体的行动,B错误;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望、闻、问、切”就是在寻求答案,C正确;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经验是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积累的,“望、闻、问、切”是为了获取事实和依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2.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    问题;依据已有的    ,通过思考,建立    ;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    ;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    ,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答案】发现并提出;科学知识;猜想和假设;计划;事实和证据;交流讨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解答】此题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要求了然于心。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 ,通过思考,建立猜想和假设;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计划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交流讨论,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13.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蚂蚁可能是依靠触角回家;选10只蚂蚁剪去触角,十只蚂蚁不剪去触角,进行观察研究;加:蚂蚁如何殊取食物 .蚂蚁获取食物后如何把信息传递给同伴 等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因此,没剪触角的蚂蚁是起对照作用。
【解答】(1)提出问题:由于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行进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地转来转去,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方向的吗?作出假设: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
(2)小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3)根据探究“蚂蚁是通过什么来寻找食物的?”(提示:可以考虑味觉、视觉、嗅觉或者其他),蚂蚁在所经过的道路上释放出化学气息,当蚁群中其他成员用触角探测到这种气息后,就会循着特定的路线找到同伴引导的目标,在这条路线上的蚂蚁越多,留下的气味就会越大,于是,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参与进来.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1)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
(2)每组中的蚂蚁太少,偶然性大,应多放几只数量相同的蚂蚁;
(3)蚂蚁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吗?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2)他们应该选择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
【答案】(1)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
(2)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
(3)实验的菊花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原则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答】(1)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设计方案是用于证明影响菊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日照时间的长短。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远离马路一侧开花的菊花作为实验组,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作为对照组。
(3)此实验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只选了一株菊花,具有偶然性,因此应选多株菊花。
故答案为:(1)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合理即可);(2)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3)只选了一株菊花,具有偶然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