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31 23: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选修3
专题2《细胞工程 》
2.2《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
和核移植技术》
教学目标
1、能力要求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比较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掌握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和意义
2、内容要求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了解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技术
核移植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
细胞悬浮液
胰蛋白酶
10代细胞
原代培养
50代细胞
传代培养
细胞株
无限传代
细胞系
单个细胞
加培养液
遗传物质未改变
遗传物质已改变
动物组织细胞间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等蛋白质,将细胞网络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组织和器官。
(分解弹性纤维)
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
幼龄动物
取动物器官
和组织
剪碎组织
胰蛋白酶处理
细胞培养
单个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思考讨论: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对取出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
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
有关概念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有关概念
  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3.动物细胞培养 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
2.营养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
比较:植物的组织培养的条件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
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健康细胞培养
培养健康细胞用于烧伤病人皮肤移植
细胞的生理、药理、病理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特有成分 蔗糖 植物激素 葡萄糖 动物血清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 获得细胞或细胞分泌蛋白
思考:
2、为什么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
1、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较植物组培培养基有何独特之处?
3、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4、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独特之处有:1、液体培养基 2、成分中有动物血清等
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
成块组织不利培养,分散了做成细胞悬浮液利于培养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如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以牛胚胎移植为例)
核移植技术
1.克隆羊培育过程
黑面绵羊去核卵细胞
白面绵羊乳腺细胞核
细胞核移植
重组细胞
电脉冲刺激
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另一头绵羊的子宫
妊娠、出生
克隆羊多利
2.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