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精读引领课
《爬山虎的脚》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快乐的人》
《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脚的样子
怎么爬
脚的变化
注意
仔细
不几天
后来
逐渐
观察方法:专注、仔细、长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曲”,会写13个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准确生动,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1.学习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2.激发观察兴趣。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教学流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三.
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二.
朗读感悟,理清脉络
四.
迁移运用,拓展阅读
爬山虎: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很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茎和根可以入药。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观察攀爬方式的不同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
除了爬山虎的脚,课文还讲了爬山虎的什么?
二.
朗读感悟,理清脉络
合作学习
自由放声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
2
从哪里体会到叶子的美,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
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刚长出来
不几天
长大了
嫩红
嫩绿
刚长出来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这段话描写的是爬山虎长大的叶子,讲了三个方面:
(1)颜色。
(2)排列。叶尖朝下,“一顺儿”指方向一致,铺得均匀。这是静态美。
(3)动态。风儿吹过,便泛起层层涟漪。这是动态美。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爷爷重点观察了爬山虎的什么?
哪个句子是叶圣陶爷爷观察到的爬山虎脚的样子?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形状: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角。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除了写了爬山虎脚的形状,还写了什么?
位置
颜色
形状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读文,合作画“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坚持观察。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又重点观察到了什么?
(变化)
既写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又写了如何爬墙的。
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是静态描写。写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用“触”“巴“”拉”“贴”等动词,就是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
举例
写作方法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基础阅读课——《爬山虎的脚》
作者眼中,藤蔓就像个活泼的孩子。
牵牛花
(叶圣陶)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探索世界》主题
连续观察的趣味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还得连续观察,否则就会错过很多精彩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细心、连续观察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藤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藤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藤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小瓜,垂直地悬在那里。
这么小的瓜,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
精读引领课——《爬山虎的脚》
图文结合
做表格
练笔: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