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音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共44分)
1.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2.
跟青蛙的叫声相比,蟋蟀的叫声
?
A.
响度大,音调高
B.
响度小,音调高
C.
响度大,音调低
D.
响度小,音调低
3.
“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
A.
回声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4.
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最有效合理的是
?
A.
教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
?
A.
声源处
B.
传播途中
C.
人耳处
D.
考场门口
6.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7.
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B.
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8.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强弱不同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
10.
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
?
A.
物体能够振动
B.
物体周围有介质
C.
我们能听到声音
D.
声能够被接收
11.
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把我们带回那些难忘的春晚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
C.
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
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2.
考试铃声敲响时,我们听到了铃声,这是由于铜铃
?
产生的,它是通过
?
传到人耳的。我们是根据
?
来判断是铃声而不是锣声。
1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这钟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听到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的。
14.
如图所示,小明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和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橡皮筋模仿了吉他的
?。当用相同的力拨动长短、松紧程度、材料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
?
不同。
15.
弹吉他时,演奏者要将手指按在弦的不同位置,这是通过改变弦的振动长度,从而达到改变声音的
?。演奏者用吉他和钢琴弹同一首曲子,吉他和钢琴发出的声音的
?
不同。(以上两空均从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选填)。
16.
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
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
?,乙
?,丙
?。
17.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通过接收卫星所发射的导航信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准确地测量到物体瞬时的位置。目前
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为人们的出行和旅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么
的无线通信是通过
?实现信息传送的。(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18.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
?.这样的噪声
?(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在深夜时,路上行驶的汽车、摩托车很少,显示装置示数会
?.(填“减少”、“增大”或“不变”)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10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理论硏究表明,超声波的能量很大,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使罐中的水飞溅成许多的小雾珠,再用小风扇把雾珠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例如超声波遇到鱼群时,不会绕过鱼群继续向前传播,而是被鱼群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知道鱼群的位置了。
材料二: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格林尼治时间
年
月
日发生里氏
级地震,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易被水或空气吸收,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很远,而且无空不入。此外,次声波能将桥梁、高大的楼群弄裂,而且
的次声波对人体伤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四肢麻木、甚至死亡。
(1)问题一:超声波具有两个特征:
?;
?。
(2)问题二:次声波和超声波相比较,在传播方面有何不同:
?。
(3)问题三: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传递方面具有相同的规律,都能
?;
?。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12分)
20.
许多动物对地震很敏感,在地震前,表现出惊惶不定的异常状态,如“鸡飞上树高声叫,鱼跃水面惶惶跳,猪不吮食狗乱叫,老鼠出洞到处跑
”而人本身地震前却无感觉,请解释为什么?
答案
1.
B
2.
B
3.
C
4.
C
5.
A
6.
B
【解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控制噪声的声源防止噪声的产生(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如植树造林等);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机动车噪声的传播,所以选B。
7.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项正确;
声音在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故B项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不同,故C项错误;
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其它乐器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项错误。
8.
C
9.
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故B正确;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的振幅不同,所以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10.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正确。
11.
B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故B正确;
不同歌手的音色是不同的,电视机前的听众是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的。故C错误;
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
。故D错误。
12.
振动;空气;音色
【解析】铃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后听到的;
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
振动;空气;音色
14.
音色;音调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橡皮筋会发出和吉他一样的声音,是模仿了吉他的音色;
当用相同的力拨动长短、松紧程度、材料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不同的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他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15.
音调;音色
【解析】将手指按在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振动长度改变了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了音调;
吉他和钢琴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6.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解析】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在人耳处减弱;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
17.
电磁波
18.
分贝;不会;减小
【解析】据噪声显示装置能看出,此时的噪声是
分贝,由于该数值不超过
分贝,故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在深夜时,路上行驶的汽车、摩托车很少,噪声减小,显示装置示数会减小.
19.
(1)
能量很大;可以定向发射
??????(2)
遇到障碍物时,超声波容易被反射,次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
??????(3)
将振动的能量向外传递;都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20.
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由于人们的听觉范围只在
之间,这些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但许多动物听觉范围比人的大,是可以听到次声波的。
第1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