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音的特征(1)
响度、音调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不能探测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它们,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
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变为
。说明音叉振动的
?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3.
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
?
A.
声速一定减小
B.
声能一定不变
C.
响度一定变大
D.
响度一定减小
4.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乐器编钟。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可以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5.
寄生蝇一旦听到寄主(如蟋蟀)发声,就能凭听觉确定其位置,将卵产于寄主体表,幼虫孵出后就钻入寄主体内吞食其身体。寄生蝇一旦听到捕食者(如蝙蝠)发声,就立刻逃逸。蟋蟀发声频率是
。蝙蝠发声频率是
。林区需要吸引寄生蝇杀灭害虫;养蚕中心需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林区和养蚕中心需要设置声源的振动周期分别为
?
A.
B.
C.
D.
6.
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7.
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源比第一次
?
A.
速度大
B.
音色好
C.
时间长
D.
振幅大
8.
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
A.
振幅
B.
频率
C.
材料
D.
结构
9.
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
?
A.
男高音歌唱家
B.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
引吭高歌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
“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11.
如图所示,下面对蜜蜂和老牛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A.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12.
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
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
,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
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
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
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
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3.
弹吉他时,演奏者要将手指按在弦的不同部位,这是通过改变弦的振动长度,从而达到改变振动弦发出的声音的
?。同时演奏者弹拨的力度则会改变弦发出的声音的
?。
14.
用力敲锣,力越大,锣声越响,这表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
?有关,
?越大,响度就越大。教室中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比前排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小,表明响度还跟
?有关。人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能量越
?(填“分散”或“集中”),声音就越
?(填“轻”或“响”)。
15.
响度跟人离发声体的
?有关。人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能量越
?(选填“分散”或“集中”),声音就越
?(选填“轻”或“响”)。
16.
声源的振动
?用频率的高低表示。在物理学中,把每秒钟振动的
?称为频率,用符号
?表示,发声体振动快,频率就
?,音调也就
?。
17.
频率低于
赫兹的声波称为
?,频率高于
赫兹的声波称为
?。
18.
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
用力敲一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在同一示波器(各种条件都相同)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所示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大,图
?所示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选填“()”、“()”或“()”]。
20.
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
赫,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
赫。
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
?;能发出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的有
?。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21.
某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如图()所示,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把锯条扳动一个较小的角度,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发现发岀的声音较轻。第二次把锯条扳动一个较大的角度,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发现发出的声音较响,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图()、()为该同学观察到的同一示波器(各种条件都相同)上波形图的情况,其中的
?图为第二次实验时的波形图。
答案
1.
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利用超声波不能探测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它们,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2.
A
【解析】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距声源的距离相同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变为
,表明响度变大了,则振幅变大。
3.
D
4.
B
【解析】相同的力度敲击编钟,物体振动的幅度相同,物体产生声音的响度相同,改变的是编钟振动的快慢,即频率,使音调发生改变。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故C项不符合题意;
声速指的是声音传播的速度,受介质以及环境温度影响,故D项不符合题意。
5.
C
【解析】吸引寄生蝇杀灭蟋蟀,需要模拟蟋蟀发声,蟋蟀的发声频率为
,振动周期是
;养蚕中心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就要模拟蝙蝠发声,蝙蝠的发声频率为
,振动周期是
。
6.
D
【解析】据图可知,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一部分频率的声音,
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是无法听到的,故A、B、C选项错误。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D选项正确。
7.
D
【解析】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说明第二次声音的响度大,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所以第二次声源比第一次声源的振幅大。故选D。
8.
B
【解析】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材料、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故B符合题意。
9.
A
10.
C
11.
A
12.
C
【解析】甲音叉每秒振动
次,即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为
;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因为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乙音叉振动的频率,故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故B错误,C正确。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由于不知道甲、乙音叉振动时的振幅关系,故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D错误。
13.
音调;响度
14.
幅度;振幅;离发声体的远近;分散;轻
15.
远近;分散;轻
16.
快慢;次数;;高;高
17.
次声波;超声波
18.
响度;音调。
【解析】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19.
();()
20.
海豚、蝙蝠;蚱蜢
21.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第1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