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1 2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26800105410001、《沁园春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结合《学习与评价》P2“课前导读”一、二,强化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反复体会,揣摩正确语气。
2、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结合《学习与评价》P2“课前导读”三,整体把握文章。
三、研讨探究
3、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
(1)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字,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2)“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
“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惜”中有遗憾: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4、写作手法是情感表达的路径,要善于抓住写作手法,细细琢磨,才能更好体会文章的情感。
上阙:北国雪景,江山多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词句作用——总写北国雪景:冰天雪地、广袤无垠。“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词句境界: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千里”“万里”,“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轻盈飘舞,茫然一片,纯然一色,静动相衬,韵味无穷。诗句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宏大、豪迈的气魄。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词句解析:“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望”,“登高远眺”,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山丘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东,地域广阔,照应“千里”“万里”。   
词句的境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描绘冰封雪飘的风光,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词句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活泼奔放。“欲与天公试比高”,实乃“山”“原”与天相连,表达出诗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豪情壮志。   
写法鉴赏:“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词句解析: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一派新的气象,妖娆娇艳。   
写法鉴赏:“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阙:议论抒情,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词句解析: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结构严密。   
词句境界赏析: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有人认为下阕中诗人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对此,你怎么看?(《学习与评价》《沁园春 雪》二、课内阅读第7题)
此处的“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观i调,饱含着惋惜之情而又有批评,然而措辞极有分寸,班“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休: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意味。“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忽交视文治的形象?。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布置作业
1.课前预习《学习与评价》《沁园春 雪》一、基础知识
2.课后复习《学习与评价》《沁园春 雪》二、课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