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勉强(qiáng) 随声附和(hé)
B.迁徙(xǐ) 投奔(bèn) 宽厚仁慈(cí)
C.惩罚(chéng) 周济(jǐ) 任劳任怨(yuè)
D.溺死(nì) 衙门(yǎ) 不辍劳作(chuò)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管束(sù)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dià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ōu) 绰号(chuò) 牢骚(sāo) 宽恕(shù)
3.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实/结伴 勉强/弱肉强食 吓倒/倒掉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劳累/累人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调料/调动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曾经/曾孙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在皖西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够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提取主干是“生活是艰苦的”。
B.“聪明”是形容词,“我们”是代词。
C.“却”是副词,“滋味”是名词。
D.“染了颜色”是动宾短语,“老二老三”是并列短语。
7.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8.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
B.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
C.“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句中的“勤劳”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总结性的叙述,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广大劳动人民。
二.基础知识(共5小题)
9.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祖jí
yá门 diàn农
妯娌 慰勉
不辍 私塾
10.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在家庭里极能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4)甚望见你一面, (姑且谈谈)别后情景。
11.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 、 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 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 ,语言 。
1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我母亲待人最 (A.慈详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2)在这 (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_(A.约束 B.管理 C.管束)过我。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A.请 B.找 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13.根据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
(2)母亲那种 的习惯,母亲那种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意是: 。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 、 、 、 等几个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彩的议论
(3)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5)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15.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勉强(qiáng) 随声附和(hé)
B.迁徙(xǐ) 投奔(bèn) 宽厚仁慈(cí)
C.惩罚(chéng) 周济(jǐ) 任劳任怨(yuè)
D.溺死(nì) 衙门(yǎ) 不辍劳作(chuò)
【解答】A.有误,“勉强”的“强”应读作“qiǎng”,“随声附和”的“和”应读作“hè”;
B.正确;
C.有误,“周济”的“济”应读作“jì”,“任劳任怨”的“怨”应读作“yuàn”;
D.有误,“衙门”的“衙”应读作“yá”。
故选:B。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管束(sù)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dià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ōu) 绰号(chuò) 牢骚(sāo) 宽恕(shù)
【解答】A.“管束”应读作“guǎn shù”;
B.正确;
C.“庶祖母”应读作“shù zǔ mǔ”;
D.“文绉绉”应读作“wén zhōu zhōu”。
故选:B。
3.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实/结伴 勉强/弱肉强食 吓倒/倒掉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劳累/累人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调料/调动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曾经/曾孙
【解答】本题考查字音,着重考查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字音。
A.jiē/jié qiǎng/qiáng dǎo/dào
B.shú/shú chuò/chuò lèi/lèi
C.pù/pū jì/jǐ tiáo/diào
D.tiāo/tiǎo rén/rèn céng/zēng
故选:B。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在皖西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应将“展开”改为“拉开”。
故选:C。
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解答】A.有误,“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
B.正确;
C.有误,“典形”应为“典型”;
D.有误,“无处盾形”应为“无处遁形”;
故选:B。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够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提取主干是“生活是艰苦的”。
B.“聪明”是形容词,“我们”是代词。
C.“却”是副词,“滋味”是名词。
D.“染了颜色”是动宾短语,“老二老三”是并列短语。
【解答】ACD.正确;
B.错误,句中的“聪明”应是名词;
故选:B。
7.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应加上引号。
故选:C。
8.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
B.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
C.“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句中的“勤劳”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总结性的叙述,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广大劳动人民。
【解答】ABC.正确。
C.有误,总领全文的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5小题)
9.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蔼 祖jí 籍
yá门 衙 diàn农 佃
妯娌 zhóu 慰勉 wèi
不辍 chuò 私塾 shú
【解答】答案:
蔼; 籍;衙; 佃;zhóu;wèi;chuò; shú。
10.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在家庭里极能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接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4)甚望见你一面, 聊叙 (姑且谈谈)别后情景。
【解答】答案:
(1)任劳任怨;
(2)接济
(3)为富不仁
(4)聊叙
11.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 叙述 、 描写 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 生活经历 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 真人真事 ,语言 简明平实 。
【解答】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答案:
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1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我母亲待人最 (A.慈详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2)在这 A (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C(A.约束 B.管理 C.管束)过我。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C (A.请 B.找 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解答】(1)中“慈祥、仁义”都是说的这个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而不能说她待人慈祥,再结合语境中关于母亲的描述,可选择“仁慈”表达母亲的仁爱、慈善;
(2)广漠是广大空阔,如同沙漠;茫茫是渺茫,在文中用的是广漠,既表现了空间的“广”也暗含了人事的“漠”;管束涵盖管理和约束的意思。
(3)用“央”有方言的成分更显得家乡的味道,有央求的意思,体现了母亲是在求人办事。
答案:
(1)B;(2)A、C;(3)C。
13.根据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
(2)母亲那种 勤劳俭朴 的习惯,母亲那种 宽厚仁慈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意是: 母亲是劳动好手 。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 勤劳俭朴 、 宽厚仁慈 、 任劳任怨 、 坚忍不拔 等几个方面。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意是:母亲是劳动好手。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等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3)母亲是劳动好手
(4)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坚忍不拔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 她勤劳一生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C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彩的议论
(3)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民族 ,爱 人民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5)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线索的查找。一篇文章的线索一般起的作用是贯穿全篇,把全篇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的“她勤劳的一生“就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都在写她勤劳的一生。
(2)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本文第一段开篇点题,表现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对母亲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再次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与赞美。所以这三段文字主要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C。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可知第一空应填民族,第二空应填人民。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可回答无法补救的原因。根据“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可作答我能做到的是什么。
(5)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语序排列的分析。“创造了“是已经完成的,而“创造着“是正在进行的。两者在表意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不能调换。
答案:
(1)她勤劳一生。
(2)C
(3)民族 人民
(4)“无法补救的”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5)不能。“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问题,调换了就不符合这一时间发展顺序了。
15.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 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②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③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
(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答案:
(1)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2)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3)①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②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