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地理2.2 气候 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地理2.2 气候 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19:49:08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并学会从地图中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气温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及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暑假海口的小明去东北的外婆家,小明出发前准备了羽绒服,但到目的地之后却发现一点都不冷。引导学生为小明解答疑惑。
学生参与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
1.展示我国1越等温线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读等温线图
2.展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3.展示冬季0℃等温线,讲述其与秦岭淮河的关系
4.阅读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5.讲解我国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季风等特点
(二)夏季普遍高温
1.结合7月等温线分布图,讲述我国夏季气温特点
2.讲解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三)认识温度带
1.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全国划分了哪些温度带、温度带与农业生产的关联问题
2.教师讲解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3.教师讲解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4.教师讲解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的熟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判读等温线图
学生跟随教师尝试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学生分析7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思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北纬40°自西向东、东经110°自南向北以及喜马拉雅山脉自然景观的差异
学生观看图片,并尝试说明其原因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气候类型多样
1.
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图,总结各地区的气候类型
2.分别讲述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路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3.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4.讲解季风的概念及类型
5.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分析由北至南的气温特点
2.海陆位置,分析自西向东的尽管差异
3.分析我国季风的特点,影响
4.地形因素,分析垂直变化的自然景观差异
学生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找出不同气候区的省份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学生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学生尝试分析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对气候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思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展示等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上标出800、400、200mm等降水量线
2.课堂活动:学生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
3.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4.拓展阅读,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5.我国台湾、西南、新疆降水多寡及其原因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1.观察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四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2.读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年变化图,总结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3.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三)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1.教师讲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
2.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新疆天山山地属于半干旱区、东北山地属于湿润区的原因
3.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分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的关系
4.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的关系
5.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各包含的主要地理单元
6.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7.总结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及特点
学生找出800、400、200mm等降水量线
学生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
学生说出四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说出二地干湿特点的原因
学生参加课堂活动,说明干湿区与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的关系,说出干湿区各自包含的额地理单元、主要植被类型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