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
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
元朝的建立
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
元朝的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
忽必烈(1271年)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12世纪的蒙古草原,正受着金朝的奴役,而且各部之间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正如蒙古史书所记载:
铁木真就出生在这个动乱年代。他少年时历经磨难,但是重重困境却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变得坚强、机敏,并且决心统一蒙古各部。
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再加上他本人具有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统一了蒙古。
1206年,蒙古召开大会,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
蒙 古
西 夏
大理
金
南 宋
吐蕃诸部
元统一过程
灭西夏
(1127)
蒙 古
大理
南 宋
吐蕃诸部
元统一过程灭金(1234)
金
蒙 古
南 宋
大理
元统一过程灭大理(1256)
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他就是元世祖。
元
南 宋
1271年改国号为元
元
南 宋
元统一过程灭南宋
(1276)
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灭西夏(1227,金(1234),大理(1256)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元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思考: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文天祥(1236-1283年)
文天祥抗元
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
农业
水陆交通运输业
商业和大都
元世祖重视
发展农业
多次禁止蒙
古贵族圈占
农田做牧场
治理黄河
推广棉花
的种植
在原有基础上开凿了两段新运河(通惠河、会通河)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元朝粮运逐步改由海运为主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隋朝大运河
刘家港
直沽
发达的水陆交通
商业的繁荣
为什么它能在国外闻名,谁把它美名传到国外?是因为——
元朝对外交往很频繁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大都的繁荣
元大都城遗址
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它有哪些具体内容?有什么影响?
行省制度
琉 球
澎 湖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地方行省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的设立
作用: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了,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目的:为了对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元朝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那些地方?
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4、中华民族的大家族里又增添了一员——回族
民族融合的发展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信仰伊斯兰教,后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互通婚姻,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的民族——回族。
方法:抓住“三个三”把握本课
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三个年代:1206 1271 1276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设立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上的
正式行政区,是在( )
A.唐 C.明 D.清
B.统一蒙古
B
B
B.元
思考: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