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4章第六节电压的测量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4章第六节电压的测量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01 11: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压的测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电压的测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和学生:
《电压的测量》选自浙江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第四章《电路探秘》是初中科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的学习是在电流的测量、变阻器的学习之后,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之前,所以很明显这节课在内容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编排上按认识电压概念、学会测量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顺序,内容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学习。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电路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接受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学生在前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电流的测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电压的测量》这节课的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方法中类似学习电流的测量。电流的测量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用安培表测量电流,这节课就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等。根据我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我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第二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学习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第一课时详细进行我的以下说课内容。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电压的概念,学习电压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电压表,学会使用电压表。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南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电压的概念,用字母表示电压,掌握各电压单位的相互转化。
学会使用电压表,包括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
过程和方法
通过类比水压理解电压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原则,我将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电压概念时将抽水泵的水压做类比,讲解电压表时采用实物演示法,配合讲授法和课件演示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
课前教具准备:伏特表,导线,电源,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课件。
基于以上的分析,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教学。
首先是新课引入,上课之前我将播放一个有关抽水泵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的视频。提问:抽水泵水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让同学们想到了前几课所学的什么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抽水泵工作是由于电动机给了水流一种能量使水流流动,前几课中学过的电流可以类比水流,那电流流动是不是也是因为有一种“动力”存在?这以教学过程我让学生们积极思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同学们发现电路中促使电流形成的“神奇的力量”之后,我便引入电压这个概念,以及电压的字母表示方法,电压的单位。电压各个单位的换算,引导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在课件上呈现一些小资料,学习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达制成世界上第一个电池,让学生熟记电压单位伏特。根据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将介绍生活中一些电池的电压,特别强调家庭电路的电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完以上内容之后,教师提问:我们知道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那么电压是不是也可以测量呢?根据这个问题的抛出,课堂进入电压的测量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此时我将出示电压表,结合实物和多媒体课件以及书本讲解电压表的使用,特别讲清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接线方法。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电压。教师先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接着按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电路连接既快速又准确,教师在旁指导以及维持纪律。这一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通过活动,学生不难发现电压表测得的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在1.5V左右,两节干电池电压在3.0V左右,符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此时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按电路图连接电压表是连接在电池两端,测出电源电压,如果老师想要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又应该如何接入电路中?教师让学生积极讨论回答。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也为下一节实验课《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做好铺垫。
最后,习题巩固电压表读数。布置课后作业以及预习作业。
这就是我对本堂课的说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