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赣州市唐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莫名其妙??
强聒
guō??
前扑后继
B.?扶掖yē???
无精打彩??
作揖yē???
相形见绌
C.?恣睢shuī??
好高骛远??
庖官páo??
根深蒂固
D.?拮据jū????
面面相觑??
佝偻lóu?
红妆素裹
【答案】
D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前扑后继”中的“扑”错误,应该为“前仆后继”。B.“扶掖yē”错误,应该为“yè”;“无精打彩”的“彩”错误,应该为“无精打采”。C.“恣睢shuī”错误,应该为“suī”。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党九十多年来,有无数的共产党员断章取义
,
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驶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锲而不舍。
D.?南昌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区高楼林列,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头晕目眩。
【答案】
B
【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此处主要讲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不合语境。B.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此处主要讲作为一个公民的要求,使用正确。C.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结合“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分析,经常说起这两句话,使用错误。D.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语境是讲南昌给人的感觉,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今年中考再创辉煌,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我做错了事,母亲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严厉的眼光,就吓住了。
D.?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大约有72℅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答案】
C
【考点】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经过……使”介绍滥用导致缺主语,可删除“使”。B.成分残缺,“严打”缺少宾语,应在“安全犯罪”后面加上“的活动”。D.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词义重复,删去其一。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4.(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有3个得力助手。
②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专研;第三个人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完成机械图。
③可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道理。
④爱迪生是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发明。
⑤这么多项发明,对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
⑥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
A.?①②⑥④⑤③?????????B.?④⑤①②⑥③?????????C.?④⑤③①②⑥?????????D.?①②⑥③④⑤
【答案】
B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排序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主要讲爱迪生的事迹,主语应该为“爱迪生”,④为首句。结合“发明”分析,⑤中“这么多项发明”承接④的发明数量,④在⑤前。①中的“但”和⑤前面的“不可思议”形成转折。②主要讲这三个助手,承接①。③为通过爱迪生事迹得出的结论,放在最后即可。正确顺序为:④⑤①②⑥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5.(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各句的意思与其他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
B.?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C.?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
D.?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答案】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主要从句式方面分析理解句意。A.“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用反问句,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B.“不能损害国家形象”明确表明观点,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C.“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用双重否定,表肯定了,表示能损害国家形象。D.“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明确表明观点,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6.(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为下列新闻提炼关键词最正确的一项是(??
)
沐浴着党中央振兴中央苏区的春风,赣南旅游将迎来新的春天。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战场遗址。客家文化地位独特,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聚集地,发祥地、中转站,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宋城文化底蕴深厚,是宋代36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荟萃了以宋文化为特征的诸多文物古迹。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多;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橙乡”,丹霞地貌发育成熟,地理资源丰富。
A.?红色旅游?
客家文化???
摇篮????????????????????B.?赣南?????
旅游资源???
世界橙乡
C.?赣南?????
旅游资源???
丰富???????????????????????D.?生态资源?
丹霞地貌???
客家文化
【答案】
C
【考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主要讲“赣南旅游将迎来新的春天”;第二句主要讲“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后面为举例说明,如“客家文化地位独特”“宋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世界橙乡”“丹霞地貌”等。语段主要围绕赣南旅游方面说明的,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文化”“世界橙乡”“丹霞地貌”等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体现。因此,提炼关键词为“赣南”“旅游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
7.(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1)海门:长江入海口;(2)浦树:水边的树;(3)含滋:湿润,带着水气;(4)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的景物在下列各项中没有的是(??
)
A.细雨
B.暮鸟
C.海鱼
D.浦树
(2)下列各项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C.中间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晨雾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D.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答案】
(1)C
(2)C
【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诗句仔细分析。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浦树可见水雾缭绕等。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没有写到“海鱼”。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晨雾”错误。应该是“薄暮”。“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
8.(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③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④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⑤,辞不获,强受而别,及行颖⑥,悉封还之。
注释:①刘恕,《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高安市。③馔饮食,吃喝。④殊废,不要打扰。⑤故茵褥,旧褥子。⑥颖,今安徽阜阳市。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B.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C.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D.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2)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________)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及行颖,悉封还之。
(4)文章写刘恕的同事回去查验旧史有什么作用?
(5)从文中可以看出刘恕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D
(2)每天;送
(3)到达颖州后,全部包好送还司马光。
(4)侧面烘托刘恕读书的精到。
(5)勤奋好学
【考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先整体感知文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内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紧扣题干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可采用分点列条的方式组织答案。
【附参考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
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恕”为刘恕,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可以停顿;“言”为谓语,“其行事始终”为宾语,不需要停顿。句意: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日”,应该为状语,每日。句意: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
“遗”,结合“衣袜及故茵褥”分析,应该是赠送。句意: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等到;“悉”,全、都;“封”,封号,包封;“还”,送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分析,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侧面烘托刘恕读书的精到。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结合“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分析,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结合“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分析,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结合“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分析,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刘恕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四、情景默写
9.(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根据课文默写出下列古诗文。
(1)________,君子好逑。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
(3)千嶂里,________。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故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报效国家、为朝廷立功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2012年7月5日,贵州六盘水协警陈涛在抓捕行动中,面对危险与安全时,他毅然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选择,被刀刺中心脏依然牢牢抓住罪犯不放,为正义事业献身。(用《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
(1)窈窕淑女
(2)提携玉龙为君死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弓如霹雳弦惊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考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淑”“携”“霹雳”“遣”。
?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0.(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人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拦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佇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配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管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向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摇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什么?
(3)第④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的原因是哪些?
(4)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什么?
第⑤段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
(5)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答案】
(1)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3)古代诗人的情谊以及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4)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5)桥是一首温情的诗,水上的雾岚把它衬得朦胧神秘;桥是一支动人的歌,葱郁的青草把它衬得秀美和谐;桥是一首曲,是一首让无数为之着迷的神曲。桥的美丽,是大地最和谐的点缀、梦境的交织。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小桥”既是文章的线索,是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的纽带,又是本文写作主体意象。象征着与小桥有关的各种人生。作者表达了对“质朴的小桥”“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的赞美。题干要求谈谈对“桥”的感悟,主要可以从“桥”承载的意义情感等方面分析。小桥成了离愁的象征,承载着悠闲,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桥与人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等。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分析,抓住“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理解,主要从外形和品格方面理解,“一”可以指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的原因,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分析,抓住“深情”,从古代诗人情感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分析,主要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小桥上佇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等分析,抓住“桥上”“离愁”“愁思概括,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结合“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等分析,抓住“旷达”“陶然自乐”“傲骨”概括,桥下的田园风景和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失意人生的自慰与思考。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1.(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
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且离开降落区。
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自《海洋卫士——军用舰船》)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有什么好处?
(5)选文第⑦段中加着重号词语“几乎”为什么不能删掉?
(6)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飞行员的操作非常重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
①________
②放下降落装置,伸出捕捉钩,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
④________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
【答案】
(1)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
(2)逻辑顺序
(3)下定义;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4)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
(5)“几乎”表程度,意思是非常接近(或“差不多”),说明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关注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6)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捕捉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开到最大。
【考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全文来分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4)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准确寻找信息与概括归纳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抓住关键段落,找到相关句子,提取重点词语,将词语进行归纳重组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交代“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然后介绍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然后说明“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等,主要介绍说明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结合“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等分析,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起飞、降落等方面一一介绍说明舰载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结合“航空母舰……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分析,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是对“航空母舰”的介绍,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抓住“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提供海上活动基地”“大型水面”等分析,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分析,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的好处为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需要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运用的好处。“几乎”,指差不多,接近。结合“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分析,指“降落时飞机的速度”接近“失速的程度”,但不是“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分析,根据“舰载机的降落过程”分析,先是“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结合“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分析,主要从“捕捉拦截索”“将发动机开到最大”等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七、语言表达
12.(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________
(2)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你交流的名言警句是________
(3)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把心愿写在一张纸上折成一只小船放在水中,让他带着你的心愿。漂向远方。心愿:________
【答案】
(1)青春的魅力
(2)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我们要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3)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的青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让我用青春和爱心真心拥抱。
【考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1)主题语围绕活动的名称和目的来拟即可,本次活动的名称“青春随想”,活动的目的“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因此,主题语可围绕“青春”展开,最好出现“青春”字眼。如珍惜青春,笑看生活;放飞青春,放飞梦想;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交流的名言警句”是关键审题点,能表达出“名言警句”是终极目标。即把自己对青春的感受,主要以珍惜青春、热爱青春为主。
(3)心愿要与“青春“这个活动有关,可以写自己对青春的希冀,可以写自己对于青春的承诺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综合读写总体要求: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八、命题作文
13.(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美好。富春江畔,奇山异水,是吴均追求的美好;隐居田园,不慕荣利,是陶渊明追求的美好……
其实,历史中的一朵小花,社会中的一个善举,自然中的一处佳境,名著中的一缕芳香……都是我们追求的美好。
请以“________,我追求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除诗歌外自选;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参考例文】
温暖,我追求的美好
良心一颗三冬暖,恶行伤人六月寒。
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出言不逊而心灰意冷;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视而不帮而伤心欲绝;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见利忘义而痛心疾首……在你周围的地方,有多少颗冰冷的心等着你去温暖。这个世界,需要温暖的人都渴求温暖。
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不甚清楚。或许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是温暖与被温暖的关系,但人的卑劣性使人们只图享受温暖。给人温暖自己就失去温度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所谓的给以别人温暖才能赢得别人的温暖,只不过是《三字经》中的大道理而已。我多么地不满足,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温暖太少。我想大声疾呼“这个世界太寒冷”,但只有自己才听得见自己的呼声。
我害怕长大,长大一岁我就多了一岁阅历,便对世界多了一分体悟。我多么渴望回到天真无暇的孩童时代,即使受尽父母那三天两头的打骂的气也倍感温暖。至少说明有人视你不是空气,证明有人关注你的存在、关注你的成长。如今,我只觉得周围冷冰冰的眼光酸楚楚的言语似寒流时时侵袭我的心,致使我的心被冰冻地化解不开。这世界优待你、亏待我,我从我的内心沉沉地感受到温暖与我无缘。
但我不甘心,我时时处处苦苦寻求温暖的真谛,渴望获得温暖的青睐。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于是明了。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你的心颤动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一句安慰,一次帮助,似一股暖流涌上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一个祝福,一次鼓励,如一屡春风拂过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别人给予你的温暖少吗,你心动过吗?社会给予你的温暖少吗,你感应过吗?
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终于明白。其实,温暖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温暖是相互的,你给予别人温暖别人也传感温暖于你。心暖才是真温暖,如果一味觉得自己缺少温暖那才是真正的缺温暖。社会是座大温室,心灵是间小温房。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温暖,而是缺少一颗感受温暖的心。
我渴望成长,所以我争鸣。我祈获温暖,所以我反思。我沐浴阳光,所以我践行。阳光因为人类而灿烂,世界因为有了温暖而发展,我坚信,温暖的世界最美丽。
【考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半命题作文。
【审题】半命题作文,需要补全题目。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审题。结合材料内容“富春江畔,奇山异水”“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等分析,可以从个人追求品格方面来写。第二段材料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美好,如“一个善举”“一处佳境”“一缕芳香”等。“?????
,
我追求的美好”中的需要补充内容既可以实指,又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可以是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某个景点,某个善行,奇山异水等,借此来抒写动人心魄的情感等。虚指时,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如写一种精神、信念,如“成功”“坚持”“乐观”“闲适”“充实”“忙绿”等。再看“美好”一词,指美丽的东西让人身心舒畅,更好地生活,快乐地生活。所以,在作文时要突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但要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本文没有在体裁上进行限制,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来写。
【立意】亲情,我追求的美好;充实,我追求的美好;乐于助人,我追求的美好;乐观,我追求的美好等。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赣州市唐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莫名其妙??
强聒
guō??
前扑后继
B.?扶掖yē???
无精打彩??
作揖yē???
相形见绌
C.?恣睢shuī??
好高骛远??
庖官páo??
根深蒂固
D.?拮据jū????
面面相觑??
佝偻lóu?
红妆素裹
2.(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党九十多年来,有无数的共产党员断章取义
,
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驶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锲而不舍。
D.?南昌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区高楼林列,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头晕目眩。
3.(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今年中考再创辉煌,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我做错了事,母亲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严厉的眼光,就吓住了。
D.?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大约有72℅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4.(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有3个得力助手。
②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专研;第三个人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完成机械图。
③可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道理。
④爱迪生是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发明。
⑤这么多项发明,对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
⑥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
A.?①②⑥④⑤③?????????B.?④⑤①②⑥③?????????C.?④⑤③①②⑥?????????D.?①②⑥③④⑤
5.(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下列各句的意思与其他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
B.?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C.?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
D.?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6.(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为下列新闻提炼关键词最正确的一项是(??
)
沐浴着党中央振兴中央苏区的春风,赣南旅游将迎来新的春天。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战场遗址。客家文化地位独特,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聚集地,发祥地、中转站,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宋城文化底蕴深厚,是宋代36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荟萃了以宋文化为特征的诸多文物古迹。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多;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橙乡”,丹霞地貌发育成熟,地理资源丰富。
A.?红色旅游?
客家文化???
摇篮????????????????????B.?赣南?????
旅游资源???
世界橙乡
C.?赣南?????
旅游资源???
丰富???????????????????????D.?生态资源?
丹霞地貌???
客家文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
7.(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1)海门:长江入海口;(2)浦树:水边的树;(3)含滋:湿润,带着水气;(4)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的景物在下列各项中没有的是(??
)
A.细雨
B.暮鸟
C.海鱼
D.浦树
(2)下列各项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C.中间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晨雾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D.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三、文言文阅读
8.(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③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④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⑤,辞不获,强受而别,及行颖⑥,悉封还之。
注释:①刘恕,《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高安市。③馔饮食,吃喝。④殊废,不要打扰。⑤故茵褥,旧褥子。⑥颖,今安徽阜阳市。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B.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C.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D.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2)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________)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及行颖,悉封还之。
(4)文章写刘恕的同事回去查验旧史有什么作用?
(5)从文中可以看出刘恕是个怎样的人?
四、情景默写
9.(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根据课文默写出下列古诗文。
(1)________,君子好逑。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
(3)千嶂里,________。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故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报效国家、为朝廷立功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2012年7月5日,贵州六盘水协警陈涛在抓捕行动中,面对危险与安全时,他毅然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选择,被刀刺中心脏依然牢牢抓住罪犯不放,为正义事业献身。(用《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回答)。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0.(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人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拦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佇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配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管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向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摇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什么?
(3)第④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的原因是哪些?
(4)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什么?
第⑤段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
(5)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1.(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
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且离开降落区。
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自《海洋卫士——军用舰船》)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有什么好处?
(5)选文第⑦段中加着重号词语“几乎”为什么不能删掉?
(6)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飞行员的操作非常重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
①________
②放下降落装置,伸出捕捉钩,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
④________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
七、语言表达
12.(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________
(2)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你交流的名言警句是________
(3)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把心愿写在一张纸上折成一只小船放在水中,让他带着你的心愿。漂向远方。心愿: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13.(2020高一上·赣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美好。富春江畔,奇山异水,是吴均追求的美好;隐居田园,不慕荣利,是陶渊明追求的美好……
其实,历史中的一朵小花,社会中的一个善举,自然中的一处佳境,名著中的一缕芳香……都是我们追求的美好。
请以“________,我追求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除诗歌外自选;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前扑后继”中的“扑”错误,应该为“前仆后继”。B.“扶掖yē”错误,应该为“yè”;“无精打彩”的“彩”错误,应该为“无精打采”。C.“恣睢shuī”错误,应该为“suī”。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答案】
B
【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此处主要讲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不合语境。B.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此处主要讲作为一个公民的要求,使用正确。C.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结合“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分析,经常说起这两句话,使用错误。D.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语境是讲南昌给人的感觉,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答案】
C
【考点】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经过……使”介绍滥用导致缺主语,可删除“使”。B.成分残缺,“严打”缺少宾语,应在“安全犯罪”后面加上“的活动”。D.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词义重复,删去其一。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4.【答案】
B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排序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主要讲爱迪生的事迹,主语应该为“爱迪生”,④为首句。结合“发明”分析,⑤中“这么多项发明”承接④的发明数量,④在⑤前。①中的“但”和⑤前面的“不可思议”形成转折。②主要讲这三个助手,承接①。③为通过爱迪生事迹得出的结论,放在最后即可。正确顺序为:④⑤①②⑥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5.【答案】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主要从句式方面分析理解句意。A.“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用反问句,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B.“不能损害国家形象”明确表明观点,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C.“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用双重否定,表肯定了,表示能损害国家形象。D.“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明确表明观点,表示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6.【答案】
C
【考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主要讲“赣南旅游将迎来新的春天”;第二句主要讲“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后面为举例说明,如“客家文化地位独特”“宋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世界橙乡”“丹霞地貌”等。语段主要围绕赣南旅游方面说明的,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文化”“世界橙乡”“丹霞地貌”等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体现。因此,提炼关键词为“赣南”“旅游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
7.【答案】
(1)C
(2)C
【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诗句仔细分析。译文: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浦树可见水雾缭绕等。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没有写到“海鱼”。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晨雾”错误。应该是“薄暮”。“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
8.【答案】
(1)D
(2)每天;送
(3)到达颖州后,全部包好送还司马光。
(4)侧面烘托刘恕读书的精到。
(5)勤奋好学
【考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先整体感知文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内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紧扣题干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可采用分点列条的方式组织答案。
【附参考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
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恕”为刘恕,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可以停顿;“言”为谓语,“其行事始终”为宾语,不需要停顿。句意: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日”,应该为状语,每日。句意: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
“遗”,结合“衣袜及故茵褥”分析,应该是赠送。句意: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等到;“悉”,全、都;“封”,封号,包封;“还”,送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分析,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侧面烘托刘恕读书的精到。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结合“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分析,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结合“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分析,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结合“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分析,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刘恕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四、情景默写
9.【答案】
(1)窈窕淑女
(2)提携玉龙为君死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弓如霹雳弦惊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考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淑”“携”“霹雳”“遣”。
?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0.【答案】
(1)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3)古代诗人的情谊以及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4)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5)桥是一首温情的诗,水上的雾岚把它衬得朦胧神秘;桥是一支动人的歌,葱郁的青草把它衬得秀美和谐;桥是一首曲,是一首让无数为之着迷的神曲。桥的美丽,是大地最和谐的点缀、梦境的交织。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小桥”既是文章的线索,是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的纽带,又是本文写作主体意象。象征着与小桥有关的各种人生。作者表达了对“质朴的小桥”“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的赞美。题干要求谈谈对“桥”的感悟,主要可以从“桥”承载的意义情感等方面分析。小桥成了离愁的象征,承载着悠闲,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桥与人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等。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分析,抓住“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理解,主要从外形和品格方面理解,“一”可以指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幕不已”的原因,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分析,抓住“深情”,从古代诗人情感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分析,主要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小桥上佇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等分析,抓住“桥上”“离愁”“愁思概括,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结合“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等分析,抓住“旷达”“陶然自乐”“傲骨”概括,桥下的田园风景和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失意人生的自慰与思考。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1.【答案】
(1)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
(2)逻辑顺序
(3)下定义;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4)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
(5)“几乎”表程度,意思是非常接近(或“差不多”),说明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关注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6)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捕捉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开到最大。
【考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全文来分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4)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准确寻找信息与概括归纳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抓住关键段落,找到相关句子,提取重点词语,将词语进行归纳重组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交代“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然后介绍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然后说明“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等,主要介绍说明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顺序的能力。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结合“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舰载机根据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等分析,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起飞、降落等方面一一介绍说明舰载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结合“航空母舰……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分析,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是对“航空母舰”的介绍,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抓住“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提供海上活动基地”“大型水面”等分析,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分析,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的好处为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需要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运用的好处。“几乎”,指差不多,接近。结合“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分析,指“降落时飞机的速度”接近“失速的程度”,但不是“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分析,根据“舰载机的降落过程”分析,先是“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结合“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分析,主要从“捕捉拦截索”“将发动机开到最大”等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七、语言表达
12.【答案】
(1)青春的魅力
(2)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我们要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3)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的青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让我用青春和爱心真心拥抱。
【考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1)主题语围绕活动的名称和目的来拟即可,本次活动的名称“青春随想”,活动的目的“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因此,主题语可围绕“青春”展开,最好出现“青春”字眼。如珍惜青春,笑看生活;放飞青春,放飞梦想;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交流的名言警句”是关键审题点,能表达出“名言警句”是终极目标。即把自己对青春的感受,主要以珍惜青春、热爱青春为主。
(3)心愿要与“青春“这个活动有关,可以写自己对青春的希冀,可以写自己对于青春的承诺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综合读写总体要求: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八、命题作文
13.【答案】
【参考例文】
温暖,我追求的美好
良心一颗三冬暖,恶行伤人六月寒。
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出言不逊而心灰意冷;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视而不帮而伤心欲绝;你可否知道,有人因为你的见利忘义而痛心疾首……在你周围的地方,有多少颗冰冷的心等着你去温暖。这个世界,需要温暖的人都渴求温暖。
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不甚清楚。或许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是温暖与被温暖的关系,但人的卑劣性使人们只图享受温暖。给人温暖自己就失去温度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所谓的给以别人温暖才能赢得别人的温暖,只不过是《三字经》中的大道理而已。我多么地不满足,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温暖太少。我想大声疾呼“这个世界太寒冷”,但只有自己才听得见自己的呼声。
我害怕长大,长大一岁我就多了一岁阅历,便对世界多了一分体悟。我多么渴望回到天真无暇的孩童时代,即使受尽父母那三天两头的打骂的气也倍感温暖。至少说明有人视你不是空气,证明有人关注你的存在、关注你的成长。如今,我只觉得周围冷冰冰的眼光酸楚楚的言语似寒流时时侵袭我的心,致使我的心被冰冻地化解不开。这世界优待你、亏待我,我从我的内心沉沉地感受到温暖与我无缘。
但我不甘心,我时时处处苦苦寻求温暖的真谛,渴望获得温暖的青睐。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于是明了。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你的心颤动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一句安慰,一次帮助,似一股暖流涌上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也许一个祝福,一次鼓励,如一屡春风拂过你心头的一刹那就是温暖……别人给予你的温暖少吗,你心动过吗?社会给予你的温暖少吗,你感应过吗?
温暖是个什么概念,我终于明白。其实,温暖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温暖是相互的,你给予别人温暖别人也传感温暖于你。心暖才是真温暖,如果一味觉得自己缺少温暖那才是真正的缺温暖。社会是座大温室,心灵是间小温房。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温暖,而是缺少一颗感受温暖的心。
我渴望成长,所以我争鸣。我祈获温暖,所以我反思。我沐浴阳光,所以我践行。阳光因为人类而灿烂,世界因为有了温暖而发展,我坚信,温暖的世界最美丽。
【考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半命题作文。
【审题】半命题作文,需要补全题目。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审题。结合材料内容“富春江畔,奇山异水”“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等分析,可以从个人追求品格方面来写。第二段材料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美好,如“一个善举”“一处佳境”“一缕芳香”等。“?????
,
我追求的美好”中的需要补充内容既可以实指,又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可以是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某个景点,某个善行,奇山异水等,借此来抒写动人心魄的情感等。虚指时,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如写一种精神、信念,如“成功”“坚持”“乐观”“闲适”“充实”“忙绿”等。再看“美好”一词,指美丽的东西让人身心舒畅,更好地生活,快乐地生活。所以,在作文时要突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但要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本文没有在体裁上进行限制,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来写。
【立意】亲情,我追求的美好;充实,我追求的美好;乐于助人,我追求的美好;乐观,我追求的美好等。
【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