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
曹冲小小年纪就能想出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曹冲
曹操
众官员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故事发生的时间
主要人物
从第二句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我知道了大象的来历,为下文做铺垫。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比喻句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指导:“到底”这个词要重读,在文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要读出疑问语气。
我也会用“到底”说句子。
2.他到底想要打什么主意?
1.我东翻西找,到底把这本书找到了。
想一想:官员们都想出了什么办法给大象称重?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表示顺序,把称象的步骤叙述得清楚明白。
回顾课文:曹冲称象分为几步?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
一共分三步
第三步:称石头的重量
第二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办法可行吗?
说明曹冲办法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明什么?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与前文的“直摇头”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曹操对曹冲的办法非常满意。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课后习题第一题)
办法一: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办法二: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的办法好的原因:曹冲的办法很有创造性,他把“大船”当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切实可行,是个好办法。
学习准确运用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
“……再……,
然后……
”
连接事情的前后内容,能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有序。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造大秤
曹操:摇头
赶象上船
——画线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微笑
点头
大臣:
称石头——知象重
勤于动脑
聪慧过人
主旨提炼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
能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品质。
教材习题
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重量
①
②
③
④
称象的过程:线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上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下沉至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
.
.
第一组句子都表明了曹冲的年龄,“才”突出了曹冲的年纪小,更能体现曹冲的聪明。
造句:我买这本书才花了十元钱。
第二组句子都表明了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到底”加强了反问的预期,强调大家想知道大家重量的心情很迫切。
造句:这种草药到底能治什么
病呢?
课外拓展
山鸡起舞
有一天,东吴的孙权派人送来一只山鸡。曹操早听说山鸡能起舞,就想观赏山鸡舞蹈,但他想尽办法,这珍禽根本不舞,连动都懒得动,曹操面对一只山鸡一点办法都没有,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制作了一面大镜子,摆在山鸡面前。那山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随堂练习
(1)大象又(
)又(
),身子像一堵(
),腿像四根(
)。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墙
大
柱子
高
(2)官员们一边(
)一边(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看
议论
二、照样子,用“一边……一边……”仿写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爸爸一边进屋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以后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观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后作业
小练笔:你还知道哪些聪明少年的故事,概括一下故事情节,让大家都了解一下。
提示: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交代明白。(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第1课时
同学们一定都认识大象,那么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古时候,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是
谁,他用的是什么办法?
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
去了解一下吧!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做继承人之意。但是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
认真听范读,圈出本课新词语,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听课文朗读
曹冲
称象
官员
柱子
议论
称重
秤杆
砍树
画线
停止
重量
一根
我会读
曹
称
员
柱
议论
重
秤杆
砍
线
止
量
chēnɡ
cáo
yuán
zhù
zhònɡ
chènɡɡǎn
kǎn
xiàn
yìlùn
zhǐ
liànɡ
根
ɡēn
(ɡǎn)一杆秤
(ɡān)
旗杆
多音字
杆
辨析
表示“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时读ɡān
;表示“较小的圆木条、像木条的东西”或做量词时读ɡǎn。
例句
我们用一根废弃的旗杆(ɡān)做杠杆(ɡǎn),撬(qiào)起了石头。
识字方法
称
巧记:“和”半边“你”半边
秤
加一加:禾+平
称重
秤杆
秤砣
重
巧记:有缘“千”“里”来相会
量
巧记:“一”“日”走一“里”
体重
数量
5个
员
量
口
贝
加一加
曰
一
里
义
讠
议
砍
石
欠
注
氵
木
换一换
柱
砍
石
口
吹
趣识字——重
甲骨文
金文
楷书
篆书
甲骨文的“重”,上边像一个人,下边表示装满东西的大口袋,合在一起表示人背着沉甸甸的行李。
规范化
简化
小象鼻子长
曹
称
员
柱
议
论
止
砍
秤
杆
重
线
量
根
我会写
称
柱
底
杆
秤
岁
站
船
然
(称号)
(柱子)
(到底)
(岁月)
(秤杆)
(然后)
(站立)
(小船)
(笔杆)
做
(做事)
称
点击生字,
播放动漫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称赞
称量
造句:老师称赞我是个好孩子。
chēng
部首: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右边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柱子
铁柱
造句:这个石柱真的很结实。
zhù
部首:
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主”的最后一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组词:底部
到底
造句:你到底想干什么啊?
dǐ
部首:
广
书写指导:“氐”字的一横在横中线上收笔,向右上略倾斜。斜钩要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秤杆
木杆
造句:我看见路边有一个木杆。
gǎn
部首:
木
书写指导:右边第二横穿插到木字旁的点的右上方,右部长竖比左部木字旁的竖略低。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秤杆
秤盘
造句:这两个秤盘上放的东西重量一样。
chèng
部首:
禾
书写指导:右部“平”的长横稍向上倾斜,右部长竖比左部禾木旁的竖略低。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做工
做事
造句:他做事很麻利。
zuò
部首:
亻
书写指导: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捺要写得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年岁
岁月
造句:我的年岁比妹妹大。
suì
部首:
山
书写指导:“山”要写得扁一些,“夕”横撇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要拉长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站直
站立
造句:我家离车站很近。
zhàn
部首:
立
书写指导: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小船
轮船
造句:姐姐送给我一个漂亮的纸船。
chuán
部首:
舟
书写指导: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部的横折弯不带钩。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造句:我先做作业,然后再出去玩。
灬
书写指导:注意四点的大小和位置要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
组词:?然后
然而
点击播放
部首:
rán
底
半包围
岁
上下结构
然
左右结构
候
柱
杆
秤
站
船
做
候
底
岁
然
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
①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
②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
)
③船两侧的边儿。
(
)
④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
)
⑤截止;终止。
(
)
解词义
讨论
到底
船舷
果然
为止
快速诵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初读感知
1
3
2
4
5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部分(2-3):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官员们的办法行不通。
第三部分(4-5):曹冲想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段落大意
你在文中圈出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
众官员
曹操
曹冲
曹冲
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我认识了本课中的生字,会写了本课中的字。
2.我知道了要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得先弄清楚文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堂练习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秤杆(chèng chēng)
称重(chèng chēng) 曹冲(cáo cháo)
重量(liàng liáng)
笔杆(gǎn
gān)
砍柴(kǎn
qiàn)
√
√
√
√
√
√
2、根据书写要求给下面的字分类。
称
柱
底
杆
秤
岁
站
船
然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然
岁
底
船
站
秤
杆
柱
称
3.仿写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棵树又粗又大,树身像一根柱子,枝叶像一把大伞。
习作小练笔: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应该怎么做,从曹冲身上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