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2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课后练习(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2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课后练习(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1 21: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2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课后练习(解析版)
1.某同学利用平行玻璃砖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按插针法步骤正确操作,借助刻度尺完成了光路图。该同学有圆规,却没有量角器,他就以O点为圆心,15.00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直线OO?的延长线于C点。分别过A、C点作法线NN?的垂线交NN?于B、D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AB=9.00cm,CD=6.00cm,则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的折射率n= ②玻璃的折射率n=
③若玻璃砖前后两面并不平行,按正确实验操作,则他测出的折射率会受到影响
④若玻璃砖前后两面并不平行,按正确实验操作,则他测出的折射率不会受到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选用两折射面不平行的玻璃砖,则无法进行实验
B.为了提高准确度,与及与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C.若有多块平行玻璃砖可选,应选择两平行折射面距离较大的玻璃砖
D.入射角再大,折射光线也不会在平行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
E.若光线垂直射入玻璃,则、、、会共线,这就说明光穿过玻璃砖时没有反生折射现象
3.小明同学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发现只有3枚大头针,他把大头针A、B、C插在如图所示位置,并测出了玻璃的折射率。请在答题纸相应方框中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______并写出折射率n的计算式______。
4.在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
(1)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入射角不宜太小
B.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选用平行玻璃砖来测量
C.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可以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2)甲同学在确定玻璃砖的光线入射界面aa'和出射界面bb'时,不慎使玻璃砖出现了平行移动,出现的状况如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乙同学在完成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他以通过P1、P2的直线与玻璃砖的交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度R为半径画圆,与OA交于P,与OO'的延长线交于Q,如图所示,从P、Q分别作玻璃砖界面的法线NN'的垂线,图中P'、Q'分别为垂足,用刻度尺量得PP'=45.0mm,QQ'=30.0mm,则玻璃砖的折射率______。
5.在做测量介质折射率的分组实验时,其中有两个实验小组用不同的介质做的实验情况如下:
(1)甲组同学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用他们测得的多组入射角与折射角作出图像如图甲所示,设,则该玻璃的折射率为_____。光线是“从空气射入玻璃”的还是B“从玻璃射入空气”的?答:______(选填或B)
(2)乙组同学先画出图乙所示的坐标系,再在区域放入某透明介质(以轴为界面),并通过实验分别标记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通过的一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则:
①入射点(图中未标出)的坐标为______;
②通过图中数据可以求得该介质的折射率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6.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a′和bb′后,不慎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至图中虚线位置(如图所示),而其他操作均正确,则他测得的折射率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
(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填“仍平行”或“不再平行”)。
(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光线PO交于M点,与折射光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________。
8.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C.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D.大头针和及和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2)从和一侧观察时,、、、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
(3)甲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圆,交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若他测得,,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_____________;
(4)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制作近视眼镜时需要控制镜片的厚度。某同学猜想:制作相同度数的眼镜,镜片的厚度与其材料的折射率相关。为探究该猜想,他找来度数相同、镜片厚度不同的两副眼镜,以及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形玻璃砖1(与厚镜片材质相同)和玻璃砖2(与薄镜片材质相同)。设计了如下实验:
a.用刻度尺测出半圆形玻璃砖的直径D;
b.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玻璃砖水平放置在白纸上,用笔描出砖的边界,移走玻璃砖,在纸上标出圆心O、直径AB、AB的垂线OC;
c.将玻璃砖1放在白纸上,使之与边界完全重合,用长直刻度尺MN紧靠A点并与AB垂直放置;
d.调节激光器,使光线沿PO射向圆心O,并使长直尺MN的左右两端均出现亮点,记下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为,右侧亮点到A点距离为。
e.移走玻璃砖1,将玻璃砖2置于玻璃砖1原来位置,使光线仍沿PO方向射向圆心O,并使长直尺MN的左右两端均出现亮点,并记下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为。
(1)画出步骤d、e中对应的光路图;(______)
(2)玻璃砖1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
(3)测得,可知厚镜片材质的折射率比薄镜片材质的折射率________(填“大”或“小”)。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选填“放大法”“理想实验法”“替代法”)
10.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图甲所示为实验使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实验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砖的____________(选填“磨砂面”或“光学面”)。
(2)一实验小组按实验要求绘出的长方体玻璃砖界面和四个针孔a、b、c、d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中的ab表示入射光线,θ1为入射角,请描出光线的径迹并标出对应的折射角θ2。(______)
11.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2)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点,再过、点作法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12.(1)如图1所示是三个涉及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装置图。
①以上三个实验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A B C D E F G H I J
0 0.86 2.22 4.02 6.16 8.58 11.14 13.74 16.34 18.94
②小陈同学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得到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图中数据点即打印点)。测得图中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上表(单位:cm),则该纸带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实验中产生的。推算可得打“J”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若在某个实验中,小波同学通过处理纸带上的数据点,在坐标纸上描点并拟合图线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v-t图像,其对应的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小张同学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实验中所用玻璃砖有4个光学面A、B、C、D,如图4所示,其中A、C两面相互平行,对入射面和出射面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
A.只能选用A、C两面 B.可以选用A、B两面 C.不能选用B、D两面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玻璃的折射率
则①错误,②正确;
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原理是折射定律,与玻璃砖前后两面是否平行没有关系,所以若玻璃砖前后两面并不平行,他测出的折射率不会受到影响,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2.BCD
【详解】
A.若选用两折射面不平行的玻璃砖,不影响入射角及折射角的测量,仍然可以进行实验。A错误;
B.为了提高准确度,与及与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B正确;
C.若有多块平行玻璃砖可选,应选择两平行折射面距离较大的玻璃砖,有利于提高折射角的准确度。C正确;
D.根据光路可逆,入射角再大,折射光线也不会在平行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D正确;
E.当玻璃的上下表面平行时,垂直射入玻璃,则、、、会共线,否则不共线。E错误。
故选BCD。
3.
【详解】
光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可知。
4.AD 偏小 1.5
【详解】
(1)[1]A.在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入射角不宜太小,也不宜过大,否则不便于测量,会使测量误差加大,故A正确;
B.利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
C.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可能会损坏光学面,故C错误;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故D正确。
故选AD。
(2)[2]玻璃砖平移,导致折射角增大(蓝色线与法线夹角),如图
根据折射定律
则折射率偏小
(3)[3]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为

折射率为
5.1.5 A (4,0) 1.33
【详解】
(1)[1]由
可知,玻璃的折射率
[2]由图可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可知,光线是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故A正确。
(2)①[3]画出三条光线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对称性,可知,入射点的横坐标为
故入射点的坐标为(4,0)。
②[4]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根据数学知识得

所以该介质的折射率
6.不变
【详解】
如下图所示,红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上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黑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
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折射定律得知这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7.不平行 1.4
【详解】
(1)[1]因为上下表面不平行,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不等,则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出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等,由几何知识得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平行;
(2)[2] 根据折射定律得
8.BD P2挡住P1;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 1.6 偏小 不变
【详解】
(1)[1]玻璃上下表面不平行也能测出折射率,A错误;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防止产生误差,选项B正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误差,C错误;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减小确定光线时产生的误差,选项D正确。
故选BD。
(2)[2]从P3和P4一侧观察时,P1、P2、P3、 P4应满足的关系是P2挡住P1;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
(3)[3]折射率
(4)[4][5]如图为在①图中分别作出的实际光路图(图中实线)和以 ab、cd为界面、以大头针留的痕迹作为出射光线画的实验光路图(图中虚线)
比较实际光路图的折射角与实验光路图的折射角关系可知:折射角测量值偏大,则折射率偏小; ②图中对折射率的测量无影响,即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
9. 小 替代法
【详解】
(1)[1]画出步骤d、e中对应的光路图如图;
(2)[2]玻璃砖1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3)[3]根据
可知因两次实验中x0相同,x1越大,折射率越小,因为,可知厚镜片材质的折射率比薄镜片材质的折射率小。
[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替代法。
10.光学面
【详解】
(1)[1] 玻璃砖的光学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否则,接触面的污渍会影响接触面的平整,进而影响折射率的测定。
(2)[2] 连接dc并延长至玻璃砖的光学面与白纸的交线,交点为出射点,入射点与出射点的连线即为折射光线,折射角θ2如图所示
11.AD
【详解】
(1)[1]A.为了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故A正确;
B.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如果两个光学面不平行,不影响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所以对折射率的测定结果不影响,故B错误;
C.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故C错误;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相同的距离误差情况下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故D正确;
(2)[2]折射率
其中

12.甲 丙 1.3 4.2~4.5 B
【详解】
(1)[1]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不需要分析小车的受力情况,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实验,都必须平衡摩擦力,摩擦力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
故选甲。
[2]根据实验数据
根据
Δx减小,则加速度减小;在丙实验中,随着小车的运动,橡皮条的拉力减小,小车的加速度减小,而前两个实验中的加速度是不变的,所以该纸带是丙实验产生的。
[3]当橡皮条恢复原长后,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的速度为
[4]小车的加速度为
(2)[5]实验是利用插针法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确定入射点和出射点后再确定折射光线。要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选用A、C两面,可以选用A、B两面,可以选用B、D两面。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