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选择题
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
B.阿拉伯语
C.日语
D.英语
读亚洲地图,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有利条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的是
A.气候温和
B.地形低平
C.水源充足
D.高海拔山区
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引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下列不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劳动力短缺
C.国防兵力不足
D.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主要是为了(
)
A.便于更快散热
B.便于雨水下泻
C.便于空气流通
D.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
)
A.九寨沟
B.皖南古村落
C.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青城山—都江堰
请阅读“聚落景观图”,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乙聚落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丙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如图是“甲、乙、丙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A.30‰、10‰、5‰
B.20‰、10‰、10‰
C.50‰、20‰、15‰
D.70‰、30‰、25‰
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北部
C.欧洲、美洲、大洋洲
D.亚洲东部、东南部
以下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山地区,聚落分布得比较密集
B.平原地区,聚落分布零散,数量较少
C.山谷地区,聚落分布多呈组团状,且规模较大
D.沙漠地区,聚落多呈点状或带状,集中在绿洲上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
A.基督教、犹太教、婆罗门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佛教、道教、天主教
D.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
?下列关于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中东地区主要是黄色人种
C.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宗教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亚洲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南亚是下列哪两大宗教的发源地
A.基督教、印度教
B.印度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
如图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
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
北极地区的冰屋
D.
东南亚的高架屋
二、复合题
复活节岛位于(27°S,109°W),面积约
160
km2。历史上人类对该岛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文明从繁荣到衰退。阅读图文,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居民人数
事件
400→800
7→1000
人类登岛,以采集果实和渔猎为主,人口增长
1500→1650
10000→20000
人口激增至峰值,大量砍树建屋、造船,建造石像
1650→1722
20000→3000
滥砍乱伐,森林消失,社会结构崩溃
1722→1877
3000→111
欧洲文明侵入,贩卖奴隶,瘟疫流行,当地文明消失
1960
年至今
6000
原居民融入现代社会,主要发展旅游业
(1)
复活节岛位于图
1
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
岛上人口到达峰值时,人口密度约为(单位:人/km2)
A.125
B.8
C.1630
D.12
(3)
1772
年,有一位法国传教士来此传教,他传播的应该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4)
复活节岛历史进程中符合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是
A.1500
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
B.1500
年以后为了满足需求大量砍伐树木
C.1722
年以后因外族入侵导致当地文明消失
D.1960
年以后利用石像等古迹发展旅游业
看到下图,可能比较陌生,别担心,只要相信自己,充分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一定能做出来,试试看。
(1)
仔细观察,该岛上铁路分布有何特点?
(2)
图中
A、B
两侧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应是
。C
处是
。
(3)
右上图是该岛沿北回归线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②、③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剖面图上气温状况的是
。
(4)
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铁路布局与地形、人口的关系是
。
中国与西班牙“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名片—“义新欧”班列截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已往返运行
383
列。图
1
为西班牙人的照片,图
2
为“义新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西班牙人眼窝深,鼻梁高,肤色较白,所属人种是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
义新欧”班列
①跨越亚欧大陆
②跨越北美大陆
③连接中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④连接起太平洋沿岸与大西洋沿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国际上将年龄在
15~59
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如图为“某国两个年龄段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三小题。
(1)
该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段为
A.1980~1985
年
B.1990~1995
年
C.2000~2005
年
D.2010~2015
年
(2)
现阶段,该国的人口发展状况最可能使其
A.资源需求量激增
B.就业率显著下降
C.劳动力日益减少
D.环境进一步恶化
(3)
在不久的未来,该国急需
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
②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
④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向国外移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日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
故答案为:C。
2.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所以人口稀少。
3.
【答案】D
【解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高海拔山区不利形成聚落,故选择答案
D。
4.
【答案】A
【解析】【分析】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和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是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故答案为:A
5.
【答案】B
【解析】
【分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泻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民居特色。
6.
【答案】B
【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
7.
【答案】C
【解析】甲图所示为丘陵,地表崎岖;乙图所示为牧区的蒙古包;丙图聚落为城市,人们多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有着很大的差异:乡村聚落分布较稀疏,房屋较矮,道路狭窄;城市聚落分布集中稠密,高楼林立,道路宽广,交通便利。
8.
【答案】A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20‰=30‰,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0‰=10‰,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0‰=5‰。故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9.
【答案】C
【解析】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
10
亿,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故选:C。
10.
【答案】D
11.
【答案】B
【解析】世界上三大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所以,B
是正确的,故选
B。
12.
【答案】C
【解析】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汉语;中东地区主要是白色人种,而不是黄色人种;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非洲;故选
C。
13.
【答案】A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14.
【答案】B
15.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浙江斜顶房适宜降水多的气候;西亚厚墙小窗民居适宜炎热干燥的环境;北极冰屋分布在寒冷的地区;东南亚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复合题
16.
【答案】
(1)
A
(2)
A
(3)
A
(4)
D
【解析】
(1)
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经纬度的判定方法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复活节岛的地理位置是(27°S,109°W),位于图中甲地。故选
A。
(2)
考查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图中看出,岛上人口到达峰值数为
20000
人,因此该岛人口密度=总人口÷面积=20000÷160≈125
人平方千米,故选
A。
(3)
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法国传教士到此传播的应该是基督教,故选
A。
(4)
图文分析能力的考查。该岛历史进程中符合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是
1960
年以后利用石像等古迹发展旅游业,故选
D。
17.
【答案】
(1)
沿海(平原)。
(2)
A;台湾海峡
(3)
③
(4)
铁路多分布在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的地方。
【解析】
(1)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岛屿是台湾岛,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的铁路线分布特点是环岛状分布。
(2)
图
1
中
A、B
两侧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应是
A
处,该处是平原,C
处是台湾海峡。
(3)
图
2
是该岛沿北回归线做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②、③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剖面线上气温状况的是③,其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是低—高—低,则气温变化特点是高—低—高。
18.
【答案】
(1)
B
(2)
C
【解析】
(1)
西班牙人多属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非地中海地区的欧洲白种人肤色白、体毛重、体味大眼窝深、颧骨较低、颚骨较平、鼻子高大、嘴唇较薄,毛发卷曲且儿童期以红棕色和金黄色为主,虹膜以蓝绿色为主。环地中海地区的白种人相对前者肤色深,毛发和虹膜均以褐色、红棕色为主。南亚白种人肤色偏黑。故选
B。
(2)
根据图
2
可知,“义新欧”班列跨越了亚欧大陆,连接起了太平洋沿岸与大西洋沿岸,①和④正确。该班列不经过北美和蒙古,②和③错误。故选
C。
19.
【答案】
(1)
B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