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1---9则的字词,疏通了1---9则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和疏通字词和文意,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习目标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合作探究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
河边。川,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舍弃、放弃。这里是“停留”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合作探究
1.思考:第十章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第十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要珍惜大好时光。
2.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当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让时光白白流逝。
合作探究
3.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②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
合作探究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志向、志气
合作探究
第十一章讲一个人应当有坚定的志向。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1.第十一章讲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合作探究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恳切
仁德
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表并列,相当于“和”
“与”
表递进,相当于“并且”
合作探究
1.第十二章讲了什么?
2.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第十二章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和“笃志”是基础,“切问”和“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这一章意在勉励人们要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勤学好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言知识积累
1.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
)
2.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
3.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
)
(古义:
;
今义:
)
4.不亦君子乎(古义:
;今义:
)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
;今义:
)
古今异义
泛指多次
表确数,数词,三
可以凭借
表示允许或能够。
冷水
泛指所有的水。
粗糙
疏通,疏散
有才德的人
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平民百姓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而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⑥温故而知新(
)
⑦学而不思则罔(
)
⑧思而不学则殆(
)
⑨不义而富且贵(
)
⑩切问而近思(
)
表顺承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顺承
表顺承
表转折
表转折
表顺承
表递进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知
为
知道、懂得
了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不亦说乎
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同“悦”,愉快
乐趣
以……为快乐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学而时习之
5.吾日三省吾身
6.饭疏食,饮水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吃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文言知识积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判断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固定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箪食瓢饮: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
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品德修养
合作探究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合作探究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合作探究
3.《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写作特色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写作特色
3.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文章主旨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课堂检测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
D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解析】“说”同“悦”,愉快的意思。
课堂检测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解析】
第(1)题中,“学”“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
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
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
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
A
B
B
A
3.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表顺接 B.表转折),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课堂检测
A.人家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C.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D.人家不了解(我),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4.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课堂检测
5.根据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
(5).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诗文名句,这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就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来说明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
(6).
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课堂检测
精神的三间小屋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论语成语大礼包: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真知灼见
言简意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重点】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1---9则的字词,疏通了1---9则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和疏通字词和文意,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文言知识赏读积累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11)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5)博学而笃志(纯一,专一)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而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递进)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6.语气词
(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7、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品德修养: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3.《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写作特色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3.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五、文章主旨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六、课堂检测
根据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课堂小结
结束语:
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
殆(dài)
焉(yān)
C.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
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从心所欲,不逾矩。
B.
匹夫不可夺专也。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人不堪其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4.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
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7.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9.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
。
(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
。
(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
。
(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
。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
10.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D.险躁则不能治性(达到)
17.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
殆(dài)
焉(yān)
C.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
【答案】A
【解析】B.
罔(wáng)——w?ng;C.
好之者(hǎo)——hào;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故选A。
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从心所欲,不逾矩。
B.
匹夫不可夺专也。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人不堪其忧。
【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C项中的“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C项,“逝者如斯”形容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4.
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
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A
【解析】B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C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D项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以……为乐趣”的意思。A项都是“作代词”。
5.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本题中的D项,“之”作动词,“去、到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7.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案】C
【解析】正确的划分节奏是:博学/而笃志。
8.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据此: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故选:C。
9.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
。
(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
。
(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
。
(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
。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500多年,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熟读《论语》,我们会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吧!
(2)(2)示例:敏学好,交友信,择贤善
(3)(3)③⑦
(4)(4)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开场白,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开场白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优美,有亲和力。(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对联,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与论语相关。如:“时习悦”对“敏学好”;“内省乐”对“交友信”;“择善喜”对“择贤善”。(3)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分别指出成语的出处即可。①温故知新④择善而从⑧见贤思齐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出自《论语》;②舍生取义出自《孟子》③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⑦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曹刿论战》。(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注意结合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11.【答案】(1)什么(2)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注意通假字“女”通“汝”,倒装句“何以”应为“以何”,“凭什么”的意思。
12.【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仔细分析句子成分,疏通句子大意,不难断句。
13.
【答案】(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3)不能举一反三。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要重点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知”,重点词语“愤”“悱”等。
14.【答案】第一、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分析三则语录,疏通文意,不难区分。
15.【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孔子的回答主要有两点,“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这样回答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达到了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目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D.险躁则不能治性(达到)
【答案】D
【解析】D.“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冶”是“修养,培养”的意思,不是“达到”。故选D。
17.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答案】C
【解析】语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算是实行仁的方法了。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故选C。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答案】B
【解析】甲文中的六则语录并没有谈“惜时”。故选B。
1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案】(1)孔子说:“光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2)吃粗饭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3)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而(表转折)、罔(迷惑)、殆(疑惑)”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饭疏食(吃粗粮)、曲肱(弯曲胳膊)、亦(也)”几个词是赋分点;(3)句中的“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意(意志)、去(消逝,逝去)”几个词是赋分点。
参考译文:
【甲】(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重点难点】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
正确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学法导航】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要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论语》言简义丰,诸家解说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不妨阅读更丰富的资料,在比较、分析中加深理解。了解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这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文解读】
《论语》12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学习态度有:要以学习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9.11.12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自主学习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2.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译文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五则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2.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
2.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
2.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斯:这;
舍:舍弃。
2.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子罕》)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
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2.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
,基于取其后者。
2.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就在这当中了。”
三、合作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请简述理由。
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4、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5、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四、课后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
3.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于我∕如浮云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10分)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3分)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2分)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3分)
五、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2.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3.示例1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示例2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示例3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四、课后练习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三项正确。B项修改为:吾日三省(xǐng)吾身。“省”是一个多音字:【shěng】(1)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直属中央。省下设若干市、县。(2)指省会;(3)减免;节约。与“费”相对;(4)简略。【xǐng】(1)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2)觉悟;明白;(3)探望;问候。
2.C
【解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C项中的“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A
【解析】B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C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D项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以……为乐趣”的意思。A项都是“作代词”。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5.C
【解析】考查对句子停顿的辨析。C项有误,正确的读法是“博学∕而笃志”。
6.(1)(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500多年,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熟读《论语》,我们会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吧!
(2)(2)示例:敏学好,交友信,择贤善
(3)(3)③⑦
(4)(4)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开场白,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开场白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优美,有亲和力。(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对联,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与论语相关。如:“时习悦”对“敏学好”;“内省乐”对“交友信”;“择善喜”对“择贤善”。(3)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分别指出成语的出处即可。①温故知新④择善而从⑧见贤思齐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出自《论语》;②舍生取义出自《孟子》③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⑦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曹刿论战》。(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注意结合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