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1 22:33:42

文档简介

四川省雅安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1·雅安)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故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1·雅安)图1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音乐舞蹈多姿多彩,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3.(2021·雅安)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1中①处应为(  )
表1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 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 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我国古代对新疆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2021·雅安)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张骞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毅然赴广东禁烟”并结合所学,林则徐上书皇帝要求禁烟,并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1839年6月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的虎门销烟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2021·雅安)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题干“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土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说明洋务运动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培养了近代化人才,A 符合题意;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巩固了清政府统治、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题干中没有提及, BCD 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
6.(2021·雅安)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表明,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7.(2021·雅安)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组织工人运动 D.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 AB 是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 C 组织工人运动是党的中心工作,排除;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中共一大的党的奋斗目标。
8.(2021·雅安)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的相关活动有利于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推动对外开放的实施,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故 A 正确;
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符,排除;
C 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故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表述错误,排除;
出国考察与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无关,排除 D 。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背景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仅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赴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
9.(2021·雅安)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B 符合题意;
A 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排除;
B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
D 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表面现象,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0.(2021·雅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使欧洲开始与其他地区联系 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扩张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可知,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符合题意;
ACD 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1.(2021·雅安)有学者指出:“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为其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列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A.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B.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
C.英格兰颁布《大宪章》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A 符合题意;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反映的是议会与王权之间有矛盾,与题意无关,排除 B ;
D 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与英国的宪政相违背,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的宪政之路,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与革命后的相关史实。
12.(2021·雅安)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  )
A.发电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19世纪上半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动力,得到广泛使用,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基本上被大工厂取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蒸汽机的改进。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知道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蒸汽机的改进。
13.(2021·雅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A 符合题意;
B 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 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在题干中没有提及,BD 不符合题意;
C 是唯一科学的理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关键信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14.(2021·雅安)图2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 由图片可以看出,从1750年到1870年,英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因此从图中可知英国城市化不断推进。选项 ABC 不能从图中得出;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1·雅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题干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主要欧洲国家一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投资急剧减少,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A 符合题意;
B 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
D 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材料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16.(2021·雅安)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九国公约》的签署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答案】B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关于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据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5月”“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并结合所学,他的话是针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符合题意;
ACD 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2021·雅安)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
A.商品经济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到卫国战争前タ,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并结合所学,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成就突出,D 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是对苏联工业化成就的简介,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繁荣、工农业协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到卫国战争前タ,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
18.(2021·雅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表明(  )
A.各国矛盾已完全消除 B.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
C.战争形势得到根本扭转 D.德国陷入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这表明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表明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19.(2021·雅安)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这表明(  )
A.欧洲经济超过美国 B.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C.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D.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 据题干“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 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并结合所学,这表明欧洲共同体成立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C 符合题意;
A 欧欢洲经济超过美国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欧洲共同体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0.(2021·雅安)图3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和华约成立”并结合所学,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为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军事集团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B 符合题意;
A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题干信息主题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题干关键信息“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和华约成立”。
二、非选择题
21.(2021·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表2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以材料二中一部文献为例,分析其局限性。
【答案】(1)思想:民贵君轻;出发点: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措施: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权利: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局限性:(任选一个作答)《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
【知识点】“贞观之治”;《独立宣言》;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孟子的思想是民贵君轻;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唐太宗采取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 《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局限性是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局限性是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局限性是黑人并没有得 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贞观之治、《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等相关史实。
22.(2021·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网络。政府还通过废除行会限制和内部关税,去除了商业和贸易壁垒。政府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体系。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1932年的国民收入下降到不足1929年的国民收入的一半,有1200万到1400万人失业。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没有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抑制危机蔓延。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等方案,内容涉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最低存款保险、对困难户的住房保障和廉价住房供应等。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1)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原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兴建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去除商业和贸易壁垒;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
(2)背景: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严重(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胡佛政府不能抑制危机蔓延。评价: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危机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据材料一“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网络。政府还通过废除行会限制和内部关税,去除了商业和贸易壁垒。政府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体系。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可知,日本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原因是: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兴建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去除商业和贸易壁垒;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
(2)据材料二“美国1932年的国民收入下降到不足1929年的国民收入的一半,有1200万到1400万人失业。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没有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抑制危机蔓延”并结合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严重(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胡佛政府不能抑制危机蔓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评】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罗斯福新政,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3.(2021·雅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表3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   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图5
(1)概括图4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图4,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
(3)根据表3,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概括图5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1)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2)特点: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内容: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影响: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示例
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
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图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有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2)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据“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是: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中外交流的特点、改革开放,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 / 1四川省雅安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1·雅安)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2.(2021·雅安)图1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雅安)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1中①处应为(  )
表1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4.(2021·雅安)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张骞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5.(2021·雅安)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6.(2021·雅安)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7.(2021·雅安)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组织工人运动 D.实现共产主义
8.(2021·雅安)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9.(2021·雅安)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10.(2021·雅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使欧洲开始与其他地区联系 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扩张
11.(2021·雅安)有学者指出:“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为其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列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A.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B.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
C.英格兰颁布《大宪章》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12.(2021·雅安)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  )
A.发电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13.(2021·雅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14.(2021·雅安)图2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15.(2021·雅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16.(2021·雅安)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九国公约》的签署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17.(2021·雅安)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
A.商品经济繁荣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18.(2021·雅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表明(  )
A.各国矛盾已完全消除 B.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
C.战争形势得到根本扭转 D.德国陷入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19.(2021·雅安)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这表明(  )
A.欧洲经济超过美国 B.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C.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D.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20.(2021·雅安)图3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21.(2021·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表2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以材料二中一部文献为例,分析其局限性。
22.(2021·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网络。政府还通过废除行会限制和内部关税,去除了商业和贸易壁垒。政府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体系。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1932年的国民收入下降到不足1929年的国民收入的一半,有1200万到1400万人失业。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没有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抑制危机蔓延。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等方案,内容涉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最高工时、最低存款保险、对困难户的住房保障和廉价住房供应等。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23.(2021·雅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表3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   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图5
(1)概括图4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图4,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
(3)根据表3,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概括图5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故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音乐舞蹈多姿多彩,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3.【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 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 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我国古代对新疆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毅然赴广东禁烟”并结合所学,林则徐上书皇帝要求禁烟,并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1839年6月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的虎门销烟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题干“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土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说明洋务运动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培养了近代化人才,A 符合题意;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巩固了清政府统治、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题干中没有提及, BCD 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
6.【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表明,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 AB 是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 C 组织工人运动是党的中心工作,排除;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中共一大的党的奋斗目标。
8.【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的相关活动有利于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推动对外开放的实施,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故 A 正确;
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符,排除;
C 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故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表述错误,排除;
出国考察与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无关,排除 D 。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背景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仅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赴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
9.【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B 符合题意;
A 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排除;
B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
D 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表面现象,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0.【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可知,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符合题意;
ACD 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1.【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A 符合题意;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反映的是议会与王权之间有矛盾,与题意无关,排除 B ;
D 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与英国的宪政相违背,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的宪政之路,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与革命后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19世纪上半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动力,得到广泛使用,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基本上被大工厂取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蒸汽机的改进。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知道推动工厂从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改为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规模也变得更大的关键因素是蒸汽机的改进。
13.【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A 符合题意;
B 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 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在题干中没有提及,BD 不符合题意;
C 是唯一科学的理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关键信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14.【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 由图片可以看出,从1750年到1870年,英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因此从图中可知英国城市化不断推进。选项 ABC 不能从图中得出;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题干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说明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主要欧洲国家一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投资急剧减少,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A 符合题意;
B 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
D 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材料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16.【答案】B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关于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据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5月”“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并结合所学,他的话是针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符合题意;
ACD 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到卫国战争前タ,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并结合所学,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成就突出,D 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是对苏联工业化成就的简介,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繁荣、工农业协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题干关键信息“苏联到卫国战争前タ,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
18.【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这表明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表明不同制度国家实现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19.【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 据题干“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 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并结合所学,这表明欧洲共同体成立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C 符合题意;
A 欧欢洲经济超过美国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欧洲共同体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0.【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和华约成立”并结合所学,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为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军事集团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B 符合题意;
A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题干信息主题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题干关键信息“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和华约成立”。
21.【答案】(1)思想:民贵君轻;出发点: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措施: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权利: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局限性:(任选一个作答)《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
【知识点】“贞观之治”;《独立宣言》;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孟子的思想是民贵君轻;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唐太宗采取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 《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局限性是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局限性是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局限性是黑人并没有得 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贞观之治、《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等相关史实。
22.【答案】(1)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原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兴建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去除商业和贸易壁垒;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
(2)背景: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严重(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胡佛政府不能抑制危机蔓延。评价: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危机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据材料一“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网络。政府还通过废除行会限制和内部关税,去除了商业和贸易壁垒。政府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体系。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可知,日本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原因是: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兴建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去除商业和贸易壁垒;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
(2)据材料二“美国1932年的国民收入下降到不足1929年的国民收入的一半,有1200万到1400万人失业。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没有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抑制危机蔓延”并结合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严重(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加);胡佛政府不能抑制危机蔓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评】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罗斯福新政,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3.【答案】(1)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2)特点: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内容: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影响: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示例
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
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知识点】对外开放;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图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有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2)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3)据“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是: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中外交流的特点、改革开放,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