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2 08: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的
时间
规模
要求
结果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
1840至
1842
1856

1860
英军
英法联军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等
《北京条约》等
相同
扩大
为什么这次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者(主凶):
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1856—1860)
原因:
经过: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影响:
① ②
英国、法国
支持者(帮凶):
俄国、美国
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借 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埔。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广东水师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法国)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2)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归纳两个条约使中国又丧失哪些主权?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5)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6)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2)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7)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标志)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面 积
1858《瑷珲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改订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地区
共计150多
万平方公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想 一想:下列两幅面积相差多少?
十九世纪末中俄边界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中俄边界
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影 响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 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补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者(主凶):
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1856—1860)
原因:
经过: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影响:
①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国、法国
支持者(帮凶):
俄国、美国
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和中国的落后 。
少年志则国志
少年强则国强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
1、在1858年,以为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 )
A、沙皇俄国的武力比中国强大 B、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这是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 D、这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
①美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中国皇家园林是( )
A、北京的紫禁城 B、西安的清华池 C、洛阳的牡丹园 D、北京的圆明园
D
C
D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道:“……在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对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法国大作家
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他付诸一炬。……有一个胜利者吧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夏宫”指哪座建筑?
2、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谁?
3、材料中的事件发生于那次战争期间?
4、这场战争爆发期间是哪两个国家帮助纵容了文中的强盗?
指中国清朝的皇家宫殿“圆明园”
英国和法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美国和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