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
一、物质存在的形态
自然界常见的物质可以分成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气态
1.物体分类比赛
第一组
矿泉水
、光盘、
酒精
、铅球
、醋、冰、
牛奶
、气球中的氢气、
可乐、
薯条
第二组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圈内部、食盐、露珠、自行车轮胎、篮球、食用油、弹簧、感冒冲剂
2.固、液、气特征表
状
态
形
状
体
积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一定形状
一定体积
一定体积
不定固定形状
不定固定形状
不定一定体积
冰去哪儿了?水又去哪儿了?气从哪儿来?
二、物态变化
实验探究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转变。
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例:
冰化为水
湿衣服变干
樟脑丸变小
固态清新剂变少
水壶中的水慢慢变少
固态
气态
液态
是什么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变化!
三、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1.物质是有大量分子构成的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了解
物质结构特点
状
态
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固
态
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间隙小
大
微小振动
液
态
分子排列较紧密
分子间间隙较小
较小
较自由
气
态
分子间距离大
微小
自由
观察水的物态变化
1、材料:
烧杯、石棉网、湿沙、酒精灯、冰块等
2、观察与思考:
(1)给烧杯加热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温
度
自学思考:
1、什么是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温
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符号:℃
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00
100℃
0℃
0
每一小格
表示1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摄氏温度
的表示:
0℃和
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38摄氏度
记作:
读作:
38
℃
记作:
读作:
-4
℃
-4
摄氏度
自学讨论:
1、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你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
温度计的结构
玻璃外壳
感温泡
感温液
单位
毛细玻璃管
刻度
℃
放入冷水
放入热水中
温度计的原理
胀
缩
原理:
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
性质制成的。
℃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量程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1℃
~
分度值
110℃
-20℃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想想议议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908070605040302010
908070605040302010
将测不出温度
使用前应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一估,二看):
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使用时(三要):
一要: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二要:温度计的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三要: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学生实验:
将冷水,热水分别放在烧杯中,请你先估测它们的温度,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将结果记入表中。
温度/
℃
冷
水
热
水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温差
测温物体
1、-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D
自我评价:
2、读出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甲图是
℃;
乙图是
℃;
丙图是
℃
。
2
8
-8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甲
乙
丙
3、请在-10℃、22℃、37℃、40℃、200℃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是
,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
,
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
。
22
℃
37
℃
-10
℃
40
℃
4、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
(
)
A、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
D、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F、让温度计感温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读数
B、A、E、C、F、
D、
5、某同学用体温计(量程为35-42
℃)测热水的温度(70
℃),请你指出他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温度计量程太小
感温泡没有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
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6、倒一杯开水,杯口会冒出“白气”,
“白气”是属于水的三种状态中的(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气和液的混合态
B
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使用方法:一估、二看、三要
3、温度计
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
单位:摄氏度
符号:℃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1、水的
物体变化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体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
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试身手
1.
列举身边的物品找出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将它们的名称填入表格内。
固体
液体
气体
一试身手
2.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
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
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C
3.
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微粒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同时,又有______。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更加_____。
相互作用
一定空隙
剧
烈
4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
间空隙很小
B
.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C.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形式存在
D.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
5.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 )
。
A
.
扫地时灰尘到处飞扬
B.
洒在地下的水变干
C.
早上地上的霜
D.
雪人在太阳下流汗了
A
6.水具有流动性,水是 体,它有一定的 ,但是没有一定的 。
液
体积
形状
提高题(作业)
下面列举的是物态变化的实例,请你连接起来:
水凝结成冰
固态变成气态
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气态变成液态
冬天,窗上出现小水珠
液态变成固态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液态变成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