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文中的图画带有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色彩,小姑娘的头绳,以及身上的穿着都让我们感到亲切。两幅京剧人物形象的图画让我们形象地感知“站如松、坐如钟”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简单的认识,知道各部位的名称,但是对这些名称还不认识,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图片、联系实际认读生字。
【教学目标】
1.看图识字,会认“口、耳、目”等6个生字。
2.会写“口、耳”等字,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行、立的规范。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机器猫的图片】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机器猫)机器猫乘坐的是什么呢?(时光穿梭机)
你想不想坐着时光穿梭机来一次时光旅行呢?(生闭眼)
2.【出示《清明上河图》】我们来到了古代。你能用上节课学的生字描述一下画面吗?(我看到了一头毛驴、五个人,其中,两个人穿着蓝衣服。另外三个人中,一人在拉车,二人在推车。)(教师注意引导。)
3.我们再往更遥远的年代看看。【出示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甲骨文。
我们有没有认识的甲骨文呢?猜一猜。
【出示大石头的图片,上有“口耳目手足”的甲骨文字】指生猜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5个字。(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二、看图识字
1.引生观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尽量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图上有三个小朋友,五个汉字,七朵花,两只蝴蝶。
说说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说。
2.认识“口”
(1)【出示嘴巴、甲骨文“口”、汉字“口”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从嘴巴到甲骨文,再到楷书“口”的演变过程。
(2)教师范读,指生朗读“口”字,再集体朗读。
【出示微笑、惊讶的图片】引生感受不同的口型表达的不同意思。(可让学生嘴巴做动作。)
(3)你能给“口”找朋友吗?(口腔、大口、口渴、口干、口水……)(领
生读词语,积累词语“口水”。)
3.认识“耳”
(1)【出示大耳朵图图的图片】你认识他吗?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耳朵大)
(2)“耳”这个字是怎么演化来的呢?【出示耳朵、甲骨文“耳”、汉字“耳”的图片】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所以有的“耳”字,认读。
(4)【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引生认识。(大耳朵、小耳朵……)
(5)你能给“耳”找朋友吗?(【出示耳朵、木耳的图片、词语】生读词语)
4.认识“目”
(1)【出示眼睛、甲骨文“目”、汉字“目”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眼睛是怎么变成汉字“目”的。
(2)【出示各种图片】引生观看千变万化的“目”。感受眼睛传达的不同感情。
(3)你还能给“目”找朋友吗?(引生联系生活组词,目录、题目等。)
5.认识“手”
【出示小手、大手、挥手、握手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词语,师相机领读词语。
给“手”找朋友。(手指、手掌、手心、手背、手臂、手腕)
6.认识“足”
【出示“足”字的演变图片】学生看图识字。
【出示足球的图片】说说图片中是什么?用什么来踢足球?引生说句子。
给“足”找朋友。(足球、足够、满足……)
7.认读插图中的五个字。
三、朗读儿歌,加深理解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生根据生活实际说话。教师出示歌谣,引生朗读。)
大眼睛,亮晶晶,
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嘴巴,真能干,
能说话,会吃饭。
小耳朵,真是灵,
样样声音听得清。
我有一双小小手,
小小左手和右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事情自己做。
我有两只小小脚,
会走路,会跑步。
我的小脚本领大。
四、布置作业
1.和家长一块做“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字卡,打乱顺序认读。
2.玩游戏:妈妈或爸爸,说这五个生字,孩子马上能够指到相应部位。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指生看课文插图认生字。
2.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开火车读)
3.“闯关”游戏。
第一关:教师出示字卡,生认读。
第二关:教师出示字卡,生不仅要正确认读,还得组1~2个词语。
回答格式如:手,小手,手心。
4.猜一猜
“日”加一横。(目)
“日”减一横。(口)
5.人体的这几个器官能做什么呢?(引生说,教师总结,齐读歌谣。)
口能说
耳能听
目能看
手能做
足能行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体器官的词语呢?(脸、腿、大脑、胳膊、鼻子、舌头)
二、学习俗语,朗读体会
1.播放歌曲《中国功夫》,学生欣赏。
2.出示: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1)师范读,生各种方式读。(正音)
(2)【出示松树的图片】理解“站如松”。明白“如”是“像”的意思。
【出示京剧演员站、坐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做动作理解俗语。
回忆你生活中哪些人“站如松”?(解放军叔叔站岗,昂首挺胸,一动不动。)
引生仿说“坐、行、卧”。
(3)边做动作边读俗语。
3.配图出示生字“站”“坐”。(学生朗读,组词。)
三、学习写字
1.生复习《写字姿势歌》,摆正姿势,教师检查。
2.认识三个笔画“横折”“撇”“弯钩”。
撇:由按到提,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
3.教师边书写边依次讲解“口、目、耳、手”的书写要点。
口:第一笔是竖,学习新笔画“横折”,横折的折应稍微往里倾斜,呈现上宽下略窄。
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
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手: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长有短。弯钩要略带点弯。
3.学生联写,教师指导。
4.展示评比。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做完同步作业。
【板书设计】
口耳目
口
耳
目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