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019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下,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下列关于空气污染和防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禁放鞭炮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B. 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 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对环境没有危害
2.下列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②住在新装修的家中,只要保持通风就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家居环境要求的是( )
A. 打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 B. 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
C. 晚上在房间摆放大量花卉 D. 每天打扫房间卫生
4.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各项,不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焚烧农作物的秸秆
C.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 D. 加强工业粉尘治理
5.倡导“低碳出行”就是指出行时多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尽量不开车。这主要是为了( )
A. 减轻大气污染 B. 减轻噪声污染 C. 减轻水体污染 D. 解决能源危机
6.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实验中,第1格中的尘埃粒子数是( )
A. 1
B. 2
C. 3
D. 5
7.学生们在人多、通风不良的教室内活动时间长了会感觉疲劳、头晕,原因可能是( )
①空气中含氧量减少
②气压低,空气污浊
③空气中产生了较多的致病微生物
④空气中积聚了较多的人体散发的异味
⑤空气变得干燥、缺少水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8.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是因为( )
A. 打哈欠会传染
B. 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 同学们想睡觉
D. 大家养成了打“哈欠”的习惯
9.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的茶叶 B. 喷大量空气清新剂
C. 关闭门窗,放置大量绿色植物 D. 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10.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源的是( )
A. 工业废气的排放 B. 车辆、船舶的尾气
C. 农业的秸秆焚烧 D. 生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气体
11.某同学在做采集和测算教室内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时,将多个载玻片分别放在讲桌上、窗台上、后排课桌上来收集尘埃粒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设置对照实验 B. 确定变量 C. 设置重复实验 D. 以上都不对
12.下列有关模拟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集尘埃粒子时,在载玻片的一面涂上凡士林的目的是黏附尘埃粒子
B. 在显微镜下数出全部尘埃粒子数非常困难,可用五点取样法计数
C. 尘埃粒子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不计数
D. 为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应在采集地点放多片载玻片采集尘埃粒子
13.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职业病是( )
A. 肺炎 B. 哮喘 C. 尘肺 D. 气管炎
14.下列有关室内装修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不装修污染最少
B. 豪华装修能减少大量有害物质
C. 要采用环保型材料装修
D. 装修后要开窗透气较长时间后再入住
1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春节禁止燃放鞭炮 B. 取暖采用煤改气或用清洁煤
C. 使用洒水车向空气中喷水 D. 使用空调
16.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下列抽取样本的方法(深色表示取样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17.西昌的工业化,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明显增大。某校的同学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单位:微克/立方米)。
组别 PM2.5(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1 19 89 43 97
2 22 83 38 98
3 20 86 41 99
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处理? (??)
A. 取最大值 B. 取最小值 C. 求平均值 D. 求和
18.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浸湿的棉絮(纱布) 擦拭显微镜镜头
B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温度计 测量水温
C 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碘液 检测淀粉
D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 显微镜 观察计数尘埃粒子数
A. A B. B C. C D. D
19.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推算法 B. 观察法 C. 五点取样法 D. 调查法
20.家是让人心境轻松的地带,家是温馨甜蜜的所在,家是我们永远温情的港湾,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所以我们必须创造安全健康的家居环境。下列关于家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室内多放些花草一定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B. 冬春季节不宜开窗,以防止流感病毒等随空气进入室内引发感冒
C. 为了创造良好的家居环境,一定要购买高档家具和进行豪华装修
D. 良好的家居环境表现在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有良好的日照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二、非选择题
21.为了探究一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影响,环境监测机构对某城市的空气进行了采样,结果如表。请分析并回答:
组别 PM2.5含量(微克/米3)
清晨时段(车流量约2万辆) 上班时段(车流量约11万辆) 中午时段(车流量约4万辆) 下班时段(车流量约13万辆)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1 83 39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研究表明,部分PM2.5,能通过 ______系统进入血液,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2)我们提倡用鼻呼吸,是因为鼻毛、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和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起温暖、______和湿润作用。
(3)本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______。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三组数据 ______。
(4)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含量越 ______。
(5)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下列措施与此无关的是 ______(填字母)。
A.禁止焚烧秸秆
B.发展清洁能源
C.增大绿化面积
D.城市亮化工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系统,轻则引发鼻炎等疾病,重则造成肺部硬化,甚至导致肺癌,而且雾霾天气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1)雾霾对人类最直接的危害是增加了 ______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2)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但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 ______,例如,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可以透过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3)痰液的形成部位是 ______。
(4)遇到雾霾天气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3.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魅力中国的必由之路,减少环境污染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自2012年9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随着大雾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其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1)从上述材料看出,“雾霾”对人体的 ______ 系统影响较严重.因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______ ,从而“雾霾”中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可通过生物富集现象,仍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类.
(2)当“雾霾”来袭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在室内要关好门窗? B、外出时戴上防护口罩
C、应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D、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
(3)请你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一条治理“雾霾”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______ .
(4)请你从生物学角度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 ______ .
24.2021年4月22日,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之时,中国国家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并给出了中国的解题方案——“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近年来多次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镉大米属于 ______ 污染。
(2)为了一江碧水重现,保护水环境的任务刻不容缓。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中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沿着 ______ 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3)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PM2.5颗粒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 ______ 系统,直接影响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4)“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的是尽量减少 ______ 的排放,从而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去实践“低碳生活”?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禁放鞭炮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减轻大气污染;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吸烟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D错误。
2.【答案】B
【解析】①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①错误。②房屋装修所用的材料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所以房屋装修后要首先开窗通风,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②错误。③有氧运动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方式;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③正确。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④正确。
3.【答案】C
【解析】打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每天打扫房间卫生,能提高居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家居环境要求;晚上在房间摆放大量花卉,植物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对人体呼吸不利,不符合健康家居环境要求。故C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加强工业粉尘治理等措施均可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焚烧农作物的秸秆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
5.【答案】A
【解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生态恶化,如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6.【答案】C
【解析】五点取样法是先确定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抽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尘埃粒子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所以第1格中的尘埃粒子数为3。
7.【答案】B
【解析】教室内学生较多,如果不开窗通风,空气不能流通,学生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会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空气中会产生较多的致病微生物,空气中会积聚较多的人体散发的异味,所以教室应该经常开窗透气。
8.【答案】B
【解析】打哈欠是脑部缺氧的一种表现,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由于教室内学生较多,呼吸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产生打哈欠的行为,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9.【答案】D
【解析】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合理的方法是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等有害气体散尽了,再入住。
10.【答案】D
【解析】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和核爆炸等,而生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源。
11.【答案】A
【解析】某同学在做采集和测算教室内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时,将多个载玻片分别放在讲桌上、窗台上、后排课桌上来收集尘埃粒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故A选项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尘埃粒子比较小而轻,采集时,载玻片上涂凡士林的目的是黏附尘埃粒子;采集的尘埃粒子太小,计数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用显微镜计数时,通常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检测;计数时,尘埃粒子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计数原则,要始终保持一致;为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应在采集地点放置多片载玻片采集尘埃粒子。
13.【答案】C
【解析】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职业病。
14.【答案】B
【解析】不装修污染最少,A正确;豪华装修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B错误;装修时要采用环保型材料,C正确;房屋装修后首先要开窗通风换气,等有害气体散发尽了,再入住,D正确。
15.【答案】D
【解析】使用空调,臭氧层容易被氟利昂分解释放的氯原子所破坏,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16.【答案】B
【解析】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通常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检测。先确定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抽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这就是五点取样法。
17.【答案】C
【解析】实验中,对数据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此外,还可以设置实验重复组等。
18.【答案】A
【解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浸湿的棉絮或纱布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是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A错误。
19.【答案】C
【解析】对于一个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测算数量:先确定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抽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对象正好在边线上,则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因此,尘埃粒子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还需重复几次。
20.【答案】D
【解析】花草过多,其夜间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A错误;冬春季节也要多开窗通风以获得新鲜空气,B错误;高档家具和豪华装修的建材中也会含有有害气体,C错误;良好的家居环境表现在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有良好的日照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D正确。
21.【答案】呼吸? 清洁? (采样)时段? 求平均值? 高? D
【解析】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研究表明,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因此鼻内的鼻毛、内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对呼吸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形成以采样时段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4)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的含量没有影响,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PM2.5的浓度越大。
(5)A、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故禁止焚烧秸秆能有效控制PM2.5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
B、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能有效控制PM2.5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
C、增大绿化面积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许多城市大搞“亮化”工程,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夜间照明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道路夜间照明过亮,景观性照明尤甚。为了营利,许多经营者盲目上照明项目,加剧了电力资源的紧缺状况,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呼吸;
(2)清洁;
(3)(采样)时段;求平均值;
(4)高;
(5)D。
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口罩的类型对阻隔PM2.5的效果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2.【答案】呼吸? 有限的? 气管、支气管? 出门时戴上口罩
【解析】解:(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2)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即空气中的颗粒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所粘着的灰尘、细菌等组成的。它通过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向喉部摆动而送到咽部,经咳嗽咳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病菌,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4)在雾霾天气中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戴口罩出行或在家中紧闭门窗等。
故答案为:(1)呼吸;
(2)有限的;
(3)气管、支气管;
(4)出门时戴上口罩(或其他合理答案)。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要理解掌握。
23.【答案】呼吸;食物链;C;植树造林;当我们俯视地球,你可曾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一生的家园!
【解析】解:(1)“雾霾”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从而“雾霾”中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可通过生物富集现象进入人体,危害人类.
(2)PM2.5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因此,当“雾霾”来袭时,在室内要关好门窗、外出是戴好口罩、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尽量少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可见C做法不正确.
(3)“雾霾”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植树造林净化空气又可减少沙尘暴发生阻挡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
(4)从生物学角度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当我们俯视地球,你可曾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一生的家园!(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呼吸;食物链;(2)C;(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4)当我们俯视地球,你可曾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一生的家园!(合理即可).
此题考查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我们要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我们要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
24.【答案】重金属? 食物链? 呼吸? 二氧化碳? 节约用电,骑自行车出行,植树造林等
【解析】解:(1)(2)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废电池中含有镉等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导致患骨痛病。使用这种镉超标大米的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镉造成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
(3)PM2.5颗粒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4)“低碳生活”是指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目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
(5)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使用双面纸、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重金属;
(2)食物链;
(3)呼吸;
(4)二氧化碳;
(5)节约用电,骑自行车出行,植树造林等。(合理皆可给分)
根据定义:“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能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进行分析作答。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考查的热点,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