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4.2细菌
1.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_。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空气的有无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____________。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如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其中⑥代表荚膜,回答问题:
(1)一个细菌个体能够进行________生殖产生两个大小、结构、形状相似的新个体。
(2)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无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图中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无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
(4)当细菌遇到环境恶劣时,图中[___]________增厚,形成________以躲避恶劣的环境。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如肉汤里就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如图所示,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分析回答:
(1).巴斯德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巧妙的设计了甲、乙两组对照,但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__________的进人瓶内。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经过重复多次得出科学的结论。
(5).巴斯德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____________。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即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4.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 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研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false50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5.如图为某种细菌的分裂速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曲线可知,细菌分裂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
(2)该细菌分裂最快时的温度为________。
(3)家庭使用冰箱保存食物,设定的温度应趋向________,在此温度下能使食物保持新鲜是因为________。
6.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表中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_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________,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细菌
(2)B;A瓶高温灭菌,B瓶不做处理
(3)B
解析:(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高温灭菌,B瓶不做处理。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答案:(1)分裂
(2)叶绿体
(3)成形的细胞核;③;DNA
(4)⑤;细胞壁;芽孢
解析:(1)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当环境恶劣时,⑤细胞壁增厚,细菌能够形成一个休眠体,叫作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2)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粪便、枯枝落叶等参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4)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当环境恶劣时,⑤细胞壁增厚,细菌能够形成一个休眠体,叫作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3.答案:(1).肉汤里的细菌从哪里来的;细菌的有无
(2).A;细菌
(3).高温灭菌
(4).需要
(5).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氏消毒法
解析:甲图A瓶煮沸,即高溫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煮沸,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4.答案:二;异养;5天内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变化不大,5天后冷水中的细菌数明显增加;该品牌饮用水应该在开封5 天内或加热后饮用。
解析:
5.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细菌的分裂速度加快,超过一定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
(2)T1
(3)T0;此温度下虽然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但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食物新鲜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考查细菌分裂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从图中曲线可知,在T0温度时,细菌几乎不分裂,从T0~T1,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分裂速度加快,温度为T1时,曲线达到最高点,说明此时细菌分裂速度最快。超过T1随温度的升高,细菌分裂速度减慢。在冰箱中保存食物时设定的温度要趋向T0,此时细菌分裂速度最慢,虽然不能杀死细菌,但可有效地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使食物保持新鲜。
6.答案:(1)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形成抑菌圈
(2)不适合
(3)含有抗生素并消毒;抑菌圈
(4)无氧(密封)
解析:(1)对比表格甲、丙两组可知,变量为是否含有抗生素。甲组含有抗生素,结果是有抑菌圈形成;丙组不含抗生素,结果是没有抑菌圈形成,对比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形成抑菌圈。
(2)乙组的抑菌圈最大,说明此待测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抗生素,因此不适合制作酸奶。
(3)由题目叙述可知,丁组为含有抗生素,但要经过消毒处理的鲜牛奶;如果丁组实验结果也形成了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密封)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