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2 18: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和地图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立足唯物史观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知道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
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家国情怀: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弄清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影响。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和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知识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认识我国远古人类对世界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以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
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黄豆、玉米、薯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在,水稻的种植已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水稻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这充分说明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具有了同时代比较先进的农耕水平。本课,让我们走进原始社会,感受一下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产生
图片: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多数分布在河流沿岸。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原始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模块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北京人的发现
1.工具
骨耜,一种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的劳动工具。使用时在骨耜正中的浅槽处安装长木柄,再用藤条绑紧木柄头。
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及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什么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呢?
河姆渡人生活的长江流域,是多水潮湿的地区。这一地区人们使用的是材料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相对硬度较小、质量较轻的骨耜来耕地翻地,它轻便灵巧,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沾泥,可灵活轻便地改变土壤结构,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的年限。
2.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干栏式房屋属于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建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这些对中国的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图片:河姆渡遗址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3.农耕生活
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图片:玉器 乐器骨哨 漆筒
模块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房屋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农耕作物:粟
饲养业:猪、狗等家畜
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在形状和用途上有什么不同呢?
①形状上:打制石器比较粗糙,磨制石器精细尖锐。
②用途上:打制石器主要用于采集、渔猎生活,磨制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镰、石锄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用弓箭、长矛、石球等猎获动物,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生长特性是耐旱,适合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生长。
在半坡居民遗址中发现了窖藏和罐藏的粟,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磨制石器则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修筑这种房屋是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得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半坡居民所生活的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寒冷,这种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图片: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制作的陶器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最多,图案栩栩如生。
【归纳总结】
观察与比较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两者有哪些的共同特征?又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相同之处:
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生产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之处:
①地理环境不同;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③种植的农作物不同;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
不同原因: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雨,一北方干旱少雨。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中,常常随葬成百件的物品。如西夏候一号墓有陶器119件,大汶口十号墓有陶器93件,野店六十二号墓有陶器66件。很明显,这些葬的陶器大大超过了墓主实际生活的需要,意味着私有财产的聚敛。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四、结语
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种下了文明的种子。农业滋养了大量的人口,人们不断探索,把文明的种子播种到中华各地,生根发芽。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视频:原始农耕生活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