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 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发展。初步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乐于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大、小月的准确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出示生日场景,引导学生在伴奏中齐唱《生日歌》。
(2)提问激趣
谈话: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谁来说说,你什么时候过生日呢?还能告诉老师你的出生日期吗?刚才同学们说的出生日期和生日中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揭示课题: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师生齐唱《生日歌》,贴近生活的生日场景,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为接下来师生融洽平等的交流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的生日和出生日期引入课题,显得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其中一人打开“一览万年”,一人打开“探索日记”,两人共同选出一个感兴趣的年份,一边观察年历,一边共同完成各月天数统计表,填好后提交探究结果。
各月天数统计表
研究小组 年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设计意图:充分显示网络优势,学生把各自探究的结果上传给教师,由后台程序汇总后,及时反馈在学生面前的是全班学生所探究的不同年份的各月天数情况,为学生进一步交流讨论提供了非常充足、可信的材料,进而自然引发学生对年月日关系的思考。]
(2)互动交流
(教师机显示全班汇总的结果,同时屏幕广播。)
引导观察:看看这些年份各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酌情提出其它问题:31天的月份有哪些?30天的呢?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什么月?数一数一年有几个大月?30天的月份呢?全年有几个小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谈话: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的年份二月是28天,有的是29天,通常人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称为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称为闰年。(同时板书:平年、闰年)观察二月是28天的多呢?还是29天的多呢?也就是说什么年比较多?
[设计意图:讨论中,教师的提问先是开放的,以引发学生的自由讨论和交流,后几个问题则直接指向关键的知识点,以备学生交流中可能出现的疏漏。整个环节,注重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3)巧妙记忆
①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交流:观察涂色后的表格,你发现大、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②交流:根据发现的规律,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些大、小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点击网站上的“记忆博士”,找一找适合你的方法。(学生自由浏览网页)
③学生分别介绍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大小月。
两首歌诀记忆法,主要记住大月。(“歌诀一”: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歌诀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指名演示左拳记忆法,引导观察:你发现用左拳表示大小月有什么特点?全班跟着电脑数一数。
[设计意图:涂色有助于学生感知大、小月排列的规律;找规律可以使记忆成为有意义的记忆;儿歌朗朗上口,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借助左拳则使记忆更加形象。这一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呈现,学生共享学习资源,方便、清晰、有趣。]
(4)小试牛刀
学生在网站上根据图片: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中国国庆节、小朋友过生日的场景等,判断大、小月及每月天数,对大、小月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一些重要节日所在的月份,同时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不仅及时巩固了大、小月的判断,而且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5)细数光阴
交流:一年有多少天?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利用电脑上的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汇报(注意优化算法):31×7+30×4+28 或31×7+30×4+29
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虽然有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但经历计算和说理的过程,才是知识真正内化的过程,通过讨论和计算,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区别。同时,电脑计算器更是了加快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拓展运用
引导学生进入“星级考场”,自由选择组别及做题顺序,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星级考场”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提供了A、B两组题目,A组较简单,B组稍有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组别和做题顺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做对会得到 “☆”,做错会看到“再想想”的提示,即时的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四、总结提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2)谈话:关于年月日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如: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却是29天呢……)引导学生自由浏览 “为你解疑”网页。教师指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进入“信息向导”,这里链接了很多与本课知识相关的网站。
[设计意图:网络是信息流动的河床,涵容着丰富的资源。“为你解疑”导航,充分发挥了网络的这一优势,为学生寻求问题答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信息向导”则将专题学习网站与外网资源有机链接,学生从推荐的网站中,可以直接快捷地获取更多年月日的相关信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