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2 12: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挂图)
2.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既然二(1)班的小朋友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利用20根小棒代替20根火腿肠,为二(1)班的5个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2)要像他们一样每份分得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正方形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圆形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三角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3)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到了平均分的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延伸
回家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人口平均分一分。
1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