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3.3《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判断方向
2、理解滑动摩擦定律和求解公式,会用
计算有关题目
3、知道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4、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为何停下来?
摩擦力如何产生?
总结得到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
B、两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接触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
1、用弹簧秤拉着长方体物块如图甲、乙作匀速运动
甲
乙
现象:弹簧秤的示数相同
比较实验条件:物体和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分别用丙和丁图来做演示
丙
丁
现象:丙中弹簧秤的示数比丁中弹簧秤的示数小
比较实验条件:两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分别在小车上加数量不同的砝码来做演示
现象:A中弹簧秤的示数比B中弹簧秤的示数小,且砝码越多示数越大
比较实验条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且和压力成正比
A
B
总结: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两物体有关之间的压力有关
叫做动摩擦因数,它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3、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可用 进行计算
四、静摩擦力
分析:桌子没动,所以它受到的合力为零,而重力与支持力已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必有一个力与拉力平衡
拉桌子 有沿拉力方向的运动趋势 力太小而不能及 物体与地面之间产生了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静摩擦力
总结: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演示:
砝码盘里放一定重物,A静止,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砝码盘再放入一定量重物,A仍静止,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结论: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砝码盘继续放入一定量重物,A开始滑动,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最大,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砝码盘继续放入一定量重物,A开始滑动,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最大,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砝码盘继续放入一定量重物,A开始滑动,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最大,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砝码盘继续放入一定量重物,A开始滑动,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最大,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砝码盘继续放入一定量重物,A开始滑动,此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最大,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总结:
1、静摩擦力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