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8《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8《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2 12: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迸溅、挑逗、盘虬卧龙”等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整体感知,通过品读文章内容,培养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本文描写紫藤萝的语句,感受紫藤萝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的情思,领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
朗读法、品读赏析法、交流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枝一叶总关情。还记得理学家周敦颐独爱莲花,诗人陶渊明偏爱菊花,那大作家宗璞喜欢什么花呢?(生答:紫
藤萝。)她为什么喜欢紫藤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紫藤萝瀑布》,去一
探究竟。”
2、紫藤萝图片欣赏(多媒体课件出示):花瀑、花穗、花苞,生欣赏。(让生对紫藤萝有个初步印象,为赏读紫藤萝作铺垫。)
3、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2)品读描写紫藤萝的语句,了解紫藤萝的精神特点。(重点)
(3)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领悟本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让生明确目标,有的学习)。二、检测习惯之美
为培养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师检测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1、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作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
特。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
如水。她的作品有:《红豆》、《三生石》、《弦上的梦》、《野葫芦引》
2、检测生字预习情况:
嚷嚷(
)绽开(

迸溅(
)挑逗(

伫立(

凝望(
)枯槐(
)伶仃(
)忍俊不禁(

盘虬卧龙(

迸溅:向外溅出。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
像卧着的龙。(以上活动抽查部分学生完成,后集体朗读,同时提醒学生对几
个容易出错的词语做好标记。)
三、初赏文章之美
为了让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也为了下面课堂环节的有效展开,让生听思
结合阅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过渡语:“刚才我们收获了视觉盛宴,现在老师再送我们同学一份听觉之宴。
让我们来赏文章之美。”
1、生听读朗读音频,并说说你听到文章写了什么?可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文
章写了___,表达___

2、预设生的回答:(1)文章描写了紫藤萝瀑布很美,表达了我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2)文章描写了紫藤萝的生机勃勃,表达了我将扬帆起航的人生哲
理。
3、交流总结:紫藤花之美、情之美、理之美。(此环节让生初步感知文字信息。)
四、凝望花之美
本环节意在让生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读出紫藤萝的精神特点。运用相关
的方法进行赏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下环节的顺利学习蓄势。过渡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驻足凝望着这株紫藤萝,让我们和宗璞一起来欣赏它,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呢?”
1、自主朗读描写紫藤萝的段落,细细体会。并对你喜欢的句子进行批注。
2、讨论品析。要求:说说自己品味到的优美句段,说说紫藤萝有怎样的特点?
并用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的体味。
3、预设生的回答:(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写出了它的颜色,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生命力旺盛,积极成长的特点。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
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阳光映照下紫藤萝发亮、活泼的特点。(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
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拟人和动词“挨、推、挤”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紫藤萝的繁密、活泼,长势旺盛的特点。(4)“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们的活泼、可爱

4、师引导:(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生
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紫藤萝的壮观、繁盛的特点,表达了我的惊讶之情。(2)
从这句话的“盛、辉煌”两个词我们也可以读出紫藤萝的壮观、繁盛的特点。
(3)由文字我想象到这壮观、繁盛的景象。(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
容,就要绽开似的”。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的形态,写出了它的活
力,有种动感,似乎要扬帆起航。
交流总结:(1)这是一株壮观、活泼、生命力强的紫藤萝。(2)赏析方法总
结:独学群学法、读思结合法、画面想象法、修辞赏析法、抓关键字词法。
过渡语:“紫藤萝是一直这样繁茂吗?十多年前它也曾经历过磨难,让我们看
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5、比较阅读:十多年前,我家的紫藤萝是怎样的?和如今的紫藤萝有什么区别?
6、师总结:曾经经历磨难的紫藤萝如今也能长得这样繁盛,所以它流进了我的
心底,感染了我,改变了我。
五、体味情之美
由上环节的赏花,作者对紫藤萝流露出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它流进了我的内
心,我的情感也有了变化。这环节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渡语:那我曾经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去体味作者的情感。
1、
活动:再读再品,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见这繁盛的紫藤萝前我的心情怎样?
(2)为什么我的心情会这样?
(3)现在我的情感怎样?
(4)我的经历和紫藤萝的经历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是什么写法?
2、
方法:筛选关键字词法。
3、
交流总结:(1)疑惑、痛楚。(2)师补充背景资料:“文革”中,作者的父亲
冯友兰受到批斗,一家人深受迫害,“焦虑和痛楚”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拨乱反正后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看见
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写下了此文。(3)宁静、喜悦。(4)原来我的经历和紫
藤萝的经历一样,曾经都经历了磨难。这是用紫藤萝的遭遇类比自己的遭遇。
六、探究理之美
此环节意在探究作者从中领悟出的人生哲理,对苦难、对生命的思索。对“花
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过渡语:紫藤萝重生茂盛,我的情感也有了变化,我还领悟出了一个哲理。
是什么呢?
1、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并交流探究:
(1)我悟出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2)这个哲理是什么意思?这种手法叫做什么?
2、
交流明确:(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
时的,而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
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手法叫“托
物言志”(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七、拓展延伸
1、
学完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写法、精神)
2、
推荐阅读书目:《弦上的梦》、《野葫芦引》。
八、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
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
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
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
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
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
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1、“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探究、交流、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
完成三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
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
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
2、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
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
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对
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
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3、课堂教学中,我有时未能把学习的方法细化,引导技术还需钻研总结,课堂
缺少点语文味,用老师自身的感染力去引领课堂还需再次实践。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