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模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听短文,完成练习。(5分)
1.按原文填空。(3分)
地球不是一个 、 的聚宝盆,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 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2分)
(1)到20世纪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100万至200万公顷。( )
(2)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致使热带雨林锐减。( )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ɡuǒ zhe( )薄薄“纱衣”的jīnɡ yínɡ ( )的球体,就是我们那hé ǎi ( )可亲的地球母亲,她kānɡ kǎi ( )地为人类提供各种 zī yuán ( )。
三、用“√”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 dào dǎo)影,反映了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2.树汁流经树干(gān gàn),就像血(xiě xuè) 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四、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无私 摇篮 滥用 供献
B.壮观 节制 天崖 生态
C.设想 例如 基地 目堵
D.枯竭 有限 矿产 毁坏
五、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浪淘风簸(颠簸) 山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B.净无苔(青苔) 花木成畦(排列整齐的土地)
C.排闼(高大的门) 天涯(水边,泛指边际)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4分)
1.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
2.《青山不老》一文以“青山不老”为题,表达了作者希望守林老人健康长寿的心愿。( )
3.《三黑和土地》这首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4.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俗话说:“多吃五谷杂粮,有利身体健康。”这“五谷”是指 、 、黍、菽、稷。
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以“ ,
”描绘出黄河裹挟泥沙从天边奔腾而来的画面。
3.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
八、语言实践。(3分)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拆迁。你认为哪些建筑应该拆除?哪些不应该拆除?为什么?
第二部分 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①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
②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
③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得无影无踪。他感到很快乐。
④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想,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枝进行了(修理 整理)。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⑤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看见蔓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没关系的,你挑大的给孩子摘些吧!”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
⑥几个月后换了新邻居。起先是东家觉得西家的树枝碍事,便拿起剪刀剪了个精光,而西家觉得东家在找自己的事儿,索性趁他家没人时,打落了正在绽放的花。
⑦秋天,该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两家的树枝上光秃秃的,只有几片残叶在秋风中诉说着(凄凉 凄惨)。
⑧生命也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送 赠送)到别人面前。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3分)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3分)
(1)没有任何动静。( )
(2)形容全身没有一点完好的地方,这里指树枝被大风吹断了。( )
(3)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3.画“ ”的句子是 描写,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3分)
4.还是原来的两棵树,为什么换了新邻居以后,反差会这么大?(2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3分)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老松树的遗书
一棵老松树死了,动植物们都来悼( diào dào)念它,兔子妹妹发现树枝上有一封遗书,便大声读了起来: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棵活了九百年的树,大家一定认为我是老死的,其实我的死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首先,土壤(rǎng yǎng )遭到破坏。一千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大草原。但是近一二百年来,人类过度垦殖、放牧,使土壤沙化。有些地方还打上农药,肥沃土壤变成有害土壤,草原大片大片地在地球上消失。树啊,花啊,草啊都别想活了,我虽然生命力强,但是也招架不住土壤的污染。植物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远离有害土壤,不然就要送命了。
其次,空气遭到污染。人类把废气、浓烟排放到天空,天空没有以前那样蓝了,天上的小鸟、大雁也少了许多。现在人们还用叫什么电冰箱的电器,里面的氟利昂,导致天空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到我们身上会使我们得病的,何况你们飞行的鸟类。鸟类朋友们,你们要到臭氧层没有遭(zāo zhāo)到破坏的地方去。
最后,水质受到污染。人类的工业废水,没经处理就倒进河里,河水变浊、变臭,鱼、虾无法生存。鱼弟弟你要尽快告诉你的同伴,叫它们到河水清澈的地方去吧。
你们快走吧!人类破坏环境的速度不断加快,你们再不逃,就会没命的。
动植物们急忙收拾东西准备搬走,但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它们面前——它们应该往哪儿搬呢?
1.把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3分)
2.对“它们应该往哪儿搬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搬去的地方太多,它们不知道怎么选择。
B.可以搬去的地方太远,它们不知道怎么去。
C.环境污染太严重,它们已经没有可以搬去的地方了。
3.文章最后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4.老松树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分)
5. 读了本文,你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些什么?(3分)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40分)
十一、习作。(40分)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听力原文: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 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她;亚马孙河地区曾是动植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孙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农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一、1.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执迷不悟
2.(1)× (2)√
二、裹着 晶莹 和蔼 慷慨 资源
三、1.dào 2.gàn xuè
四、D
五、C
六、1.√ 2.× 3. √ 4.√
七、1.稻 麦
2.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3.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
八、示例:我认为设施不完善的、违章的建筑应该拆除,但文物古迹不应该拆除,因为我们要传承文明。
九、1.修理 凄凉 奉送
2.(1)悄无声息 (2)体无完肤 (3)生机盎然
3.环境 邻居之间应和睦相处
4.因为新邻居没有接纳对方的“树枝”,不能相互理解和宽容。
5.人与人相处,不仅要懂得理解和宽容,还要懂得奉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只有先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帮助我们。
十、1.diào yǎng zhāo
2.C
3.解释说明
4.①土壤遭到破坏。②空气遭到污染。③水质受到污染。
5.示例:请停止你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吧!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环境被破坏了,我们也别无去处。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
十一、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