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桥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桥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2 13: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桥
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
说说你印象中的桥?
谈话导入
作者介绍
谈歌,1954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期刊文学奖。
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绝唱》等。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初读课文
咆哮 惊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拥戴 狞笑 沙哑
揪出 乱哄哄 跌跌撞撞
你拥我挤 势不可当
字词学习
结合课文把上列词语分成三类。
字词学习
①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 放肆 狂奔 势不可当 狞笑
②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 跌跌撞撞 乱哄哄 你拥我挤
③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 拥戴 沙哑 揪出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再读课文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突遇山洪;
第一段(第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第一段(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第一段(第24~27自然段):祭奠英灵。
读课文,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你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请大家把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画出来,读一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
救命桥、生命桥。
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第二课时
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
谈话引入
品读课文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
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
“桥窄!”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
“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
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老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写出了什么?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
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来。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
父子关系。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上木桥。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
拓展延伸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你可以对老汉说,可以对老太太说,也可以对村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