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3 18: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3分)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3.(3分)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4.(3分)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当时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3分)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6.(3分)“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  )
A.《韩非子》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梦溪笔谈》
7.(3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宣政院
8.(3分)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其主题是(  )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9.(3分)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10.(3分)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1.(3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决定(  )
A.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B.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12.(3分)“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13.(3分)如表为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统计,当时推广古典书籍旨在(  )
时间
类型
比例
15世纪
宗教书籍
50%以上
古典书籍
10%
1500年到1520年
宗教书籍
27%
古典书籍
33%
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B.推动欧洲大学迅速建立
C.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D.消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14.(3分)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同时他们也都接受《权利法案》。当时议会的真正目的是(  )
A.缓和与王室家族关系
B.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C.剥夺国王的全部权力
D.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15.(3分)1941年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决定把莫斯科等中心地区的特大工厂迁移到大后方,一年内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这一举措(  )
A.抑制了军事工业的生产热情
B.推动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发展
C.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
D.避免了德国进攻并占领中心地区
16.(3分)下列人类文明成果与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类文明成果
认识
A
金字塔
体现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B
《汉谟拉比法典》
严格保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儒略历
成为了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D
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秦朝时期修筑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18分)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英国发明家,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
材料二:徐寿(1818年﹣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如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例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工业落后。据此,请你说明材料用于研究“一五计划”还有哪些史料价值?
18.(12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角度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间节点依照角度一予以说明。
材料:
角度二: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2)根据材料中的角度二,请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的作用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19.(22分)综合探究题。国家实力、影响力与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5年,郑和奉成祖之命,率一支拥有27000人、百余艘舰船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及大量金银货币,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洋。……由于路途遥远,船载粮食、淡水消耗很大,海上天气又反复不定,船上人员多有不适或生病。途经三佛齐旧港时,当地海盗图谋袭击,险象环生,到达满剌加时,船队登岸人员又遭误杀。……部分船员开始埋怨,也有船员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这次航行。
——据《太宗文皇帝实录卷》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以“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为题,站在郑和的角度补写一篇激励船员的发言稿。(要求:依照下面基本格式;补写相关内容且符合史实;表达准确、行文通畅)
材料二:如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请用史实说明这三国在50年代的关系。
材料三: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如果你身临其境,从中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图片所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迁都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不仅打击了鲜卑贵族势力,而且加强了对中原统治,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间交流和大融合,故A正确。
避免思乡之苦、消灭鲜卑贵族、减少洛阳人口与迁都无关,排除。
故选:A。
4.【解答】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有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故D正确.第二手资料是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摘要和重组,甄别和总结了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手资料或者第二手资料,一般由学者创作并由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典型的第二手资料如文献综述、教科书、非独家新闻、传记等等,故ABC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
故选:D。
6.【解答】“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D符合题意,ABC错误。
故选:D。
7.【解答】根据题干材料“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选项A符合题意。元朝时,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1295年,元朝政府又设立北庭都元帅府、曲先塔林都元帅府,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A。
8.【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清朝时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斗争:清朝前期,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在东南边疆,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在位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答】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给他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天演论》影响很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解答】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证券、股市”与市场经济有关,“……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反映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体现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理念。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1.【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解答】据题意“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可知,这说明在雅典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在雅典,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
13.【解答】据题干“15世纪,宗教书籍,50%以上;古典书籍,10%”“1500年到1520年,宗教书籍;27%古典书籍,33%”并结合所学,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当时议会的真正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5.【解答】A:由“一年内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可以看出,抑制了军事工业的生产热情,违背了材料的意思。
B:题干材料内容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无关。
C:苏军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表述违背史实。
D:“1941年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决定把莫斯科等中心地区的特大工厂迁移到大后方”使德国失去占领莫斯科等中心地区的动力,从而避免了德国进攻并占领中心地区。符合题意。
故选:D。
16.【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体现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都是明长城。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C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BD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解答】(1)根据材料一“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可知,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人的资金支持;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是瓦特成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可知,徐寿制造“黄鹄号”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相关。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等是徐寿在科学技术上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可知,材料还可以用于研究“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创造中。
故答案为:
(1)因素: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人的资金支持;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原因: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
(3)“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创造中。
18.【解答】(1)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如选择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据题干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而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
故答案为:
(1)如选择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解答】(1)根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站在郑和的角度补写一篇激励船员的发言稿的题目可拟为“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据“1405年,郑和奉成祖之命,率一支拥有27000人、百余艘舰船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及大量金银货币,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洋。……由于路途遥远,船载粮食、淡水消耗很大,海上天气又反复不定,船上人员多有不适或生病。途经三佛齐旧港时,当地海盗图谋袭击,险象环生,到达满剌加时,船队登岸人员又遭误杀。……部分船员开始埋怨,也有船员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这次航行。”及所学知识可知,勇士们:我们是为了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而远航,眼前虽然遇到了疾病、风浪、战争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恐惧,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等条件,航行定能成功。完成远航,将会产生重大意义,如: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代表的是中国;乙代表的是苏联;丙代表的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等。此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并爆发了朝鲜战争。
(3)根据材料三“……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发言之所以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是因为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题目: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我们是为了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而远航,眼前虽然遇到了疾病、风浪、战争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恐惧,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等条件,航行定能成功。完成远航,将会产生重大意义,如: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甲:中国;乙:苏联;丙:美国。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此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并爆发了朝鲜战争。
(3)原因: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优秀品质: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