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三黑与土地
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作者简介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初读课文
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字词学习
旱天 顺溜 松散 麦籽
荞麦 耙地 蹚坏 闺女
恨不得 土疙瘩 白霎霎 痒抓抓
初读诗歌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标题:展望未来)
品读诗歌
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松散的地” 比作“一张软床”,一方面形象写出地的松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从中可以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什么打算呢?
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拓展延伸
有关“土地”的诗句
农人土地窄。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况土地分张又百年。
——[宋] 无名氏 《沁园春·道过江南》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唐]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唐] 罗隐 《登夏州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