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老舍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感情。
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
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学会分析标题的妙处。
新课导入
说起冬天,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的冬天?
新课导入
诚然,如同学所说,冬天确实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如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吧!
2
2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1.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
晴
2
2
2.课文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景、水色
3.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写雪后的山景。
城外远山。
第1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景色
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
↓↓
↓↓
对
比
北平
伦敦
热带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特点
重点解读
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北平、伦敦、热带三地与济南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
“怪事”
“害怕”引出“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2
2
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最妙是下点小雪呀”,“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
用“花衣”比喻雪色。
2.妙在雪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第四自然段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顶白花(像看护妇)
—全白(镶银)
—白雪黄草(穿花衣)
—薄雪露粉色(害羞)
第五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的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卧着的村庄: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阳光朗照下的山
城外远山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特点:(1)水的绿;(2)水的清、亮。
修辞手法:
拟人,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强调冬天,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写景抒情的特点
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济南的冬天
总写
分述
山景
水景
冬天的济南
温晴(宝地)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学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你们印象中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下课,同学们再见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