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复习 教学课件(共23张PPT+5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复习 教学课件(共23张PPT+5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2 14:48:2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复习
复习目标
1.能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梳理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会对比装置的优缺点、多种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森林火灾海水释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温习旧知
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3.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能溶于水
知识梳理
物理性质
CO2
1.无色、无味气体
3.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
温度升高,密度比空气小。
干冰—固态CO2
1.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2.CO2与水的反应
知识梳理
CO2
化学性质
(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
CO2+H2O
=H2CO3
(使石蕊变红)
CO2+Ca(OH)2=CaCO3

+H2O(用来鉴定CO2)
知识梳理
CO2
用途
人工降雨
光合作用


腾云驾雾




由CO2分子
构成
2.能溶于水
1.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3.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用来鉴定CO2)
2.CO2与水的反应
CO2+H2O
=H2CO3
(使石蕊变红)
物理性质
知识梳理
CO2
1.无色、无味气体
3.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
4.干冰升华,吸热
灭火、人工降雨、碳酸饮料、气体肥料等
化学性质
用途
由C
O元素
组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知识再现
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固体
加热型
固液
常温型
CaCO3
+2HCl=
CaCl2+H2O+CO2↑
固体和液体
常温下进行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仪器中:
哪些可以代替长颈漏斗?___________
哪些可以代替锥形瓶?
___________
A
B
C
D
E
探究中变通
A或E
B或D
1.比较A、B装置得出装置B的优点:

拓展延伸(一)
C
A
B
D
随时添加药品,让反应持续
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2.比较B、C装置得出装置C的优点:

1.比较A、B装置得出装置B的优点:

2.比较B、C装置得出装置C的优点:

3.比较四个装置得出装置D的优点:

拓展延伸(一)
C
A
B
D
随时添加药品,让反应持续
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合作探究
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共有几种方法?
拓展延伸(二)
C
A
B
D
拓展:如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继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氧化碳
密度和溶解性
收集装置
密度比空气


知识再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气体
空气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答疑解惑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

(填“a”或“b”)端通入。
a
b
拓展延伸(三)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从
端通入。
b
b
总结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组成
结构
性质
用途
制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灭火等
碳酸饮料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思路)
选择反应物
控制反应条件
确定装置
速率适中、原料易得...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
气体的溶解性
验满、检验
发生
装置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燃烧等、与水等反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