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
)
(
.
.
.
.
)
(
B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
翻箱倒柜
忙开了
。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
座位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
、知识积累及运用
(第
1—5
题
,共
23
分)
1
.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答题
。(6
分)
时光易逝
,请勿虚度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
.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
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近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
太阳他有脚
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璇转
。
.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
、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
分)
时光易逝
,请勿虚度
。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溜去
挪移
.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
分)
改为
改为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
,
(老舍《北京的春节》)
(史铁生《那个星期天》)
.
.
.
.
C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
,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
,我们为人民而死
,
就是死得其所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
.
.
.
D
当然
,见异思迁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不是凭空产生的
。
.
.
.
.
(叶永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
.
.
A
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
,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
B
班会课上
,
同学们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C
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
,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
D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
,魅力大多在于其蕴含的道德力量
,它代表着社会的
正能量
。
4
.
古诗词默写
。(10
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
,
。(于谦《石灰吟》)
(2)何当金络脑
,
。(李贺《马诗》)
(3)
,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十五夜望月》)
(4)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迢迢牵牛星》中从形态和声音写织女勤劳的诗句是
:
,
。
(6)王安石
《泊船瓜洲》中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
,描绘出长江南岸的
景色且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
(7)请写出古诗中带
“日”字的连续的两句诗
:
,
。
5
.
走进名著
。(3
分)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书中写鲁滨逊流落到荒岛
后搭建房屋
、烧制陶器
、
、
等
,奇迹般地在荒岛上生
活了
28
年
。
二
、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第
6—8
题
,共
8
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
家庭是传
承人类文明的载体
,
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
,更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基石
。
为此学校将开展以
“建设家园
,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
。
6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分)
7
.
活动中
,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
“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
,
作为家庭成员
,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3
分)
8
.
家庭会议后
,你弟弟仍然我行我素
,无视家规
,你将如何劝说?(3
分)
三
、
阅读理解及分析
(第
9—20
题
,共
24
分)
(一)阅读古诗文
,
回答第
9—12
题
。
(共
8
分)
【古诗赏析】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9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
、恶劣环境中的岩竹
,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
、
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说明做人要
。(2
分)
【古文阅读】
学
弈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虽与之俱学
,
弗
若之矣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弗若之矣
弗若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
.
11
.翻译句子
。(2
分)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
12
.
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2
分)
(二)阅读《我长大了》一文
,
回答第
13—16
题
。(共
8
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
,
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
,早些成为大人
。
终于考进了心
目中理想的中学
。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
“爸
、妈
,我长
大了
,我进中学了
。
”父母一脸笑意:
“不
,孩子
,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
为大人
。
”
于是
,我继续等着
“长大”的到来
。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
,
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
“爸
、妈
,长大了
,
我有青春痘了
。
”父母一脸笑意:
“不
,孩子
,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
渐渐
,
“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
后来
,搬了家
。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
,
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
自行车捎我一段
。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
,
雾气很重
,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
,邻家孩子的
自行车撞倒了人
,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
,邻家的孩子已扶
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
,但
是
,
当我要起步时
,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
许多人围了过来
。
我有些惭愧……于是
,
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
上的菜
。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
,今天闯这
样的祸
,
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
,
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
思
,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
于是
,我说
,我会常常去看她
。
我并不想敷衍她
,我决定这么做
。
然而
,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
,
准备先做
“乖宝宝”
,
然后再坦白交代
,
想来会少些
责骂
。
晚饭桌上
,
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
,
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
吃饭时
,
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
父亲很和蔼
,不时夹菜给我
。
我等待
着父亲的训斥
,
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
,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
婆
。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
“孩子
,你懂得了什么
叫责任
。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
,长大并不像考
上中学那么容易
,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
长大
,
意味着承担责任
。
的确
,
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
;然而
,
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却一定是长大了
。
13
.
第一段中
,作者说
“小的时候想长大”
,
“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
分)
14
.
文中画横线句子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
,雾气很重
,路上很滑
。
”是
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15
.
当发现被撞倒的是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后
,
“我”有怎样的心理?
“我”是
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
“我”具有哪些品质?(3
分)
16
.
“的确
,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
,
能够承担责任的
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分)
(三)阅读《棉袄与玫瑰》
,
回答第
17—20
题
。(共
8
分)
棉袄与玫瑰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
,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
道工兼维修的活
,
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
,
以
补贴家用
。
生活是清贫的
,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
冬天的一个傍晚
,
小两口正在吃晚饭
,
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
,
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
,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
“夫人
,我今天刚搬到这
里
,就住在对街
。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
,
神情有些黯然了
。
“要啊
。”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
,
“胡萝
卜很新鲜呢
。”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
:
“谢谢您了!”
第二天
,
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
,珍妮提着一罐热汤
,踏过厚厚
的积雪
,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
,
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
敲门声时
,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
圣诞节快来时
,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
衣
。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棉絮
,针脚密密的
。
平安夜那天
,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
,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
,趁
着老人出门购菜
,放到了他家门口
。
两小时后
,
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
,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
边快乐地打开门
,然而
,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
“嗨
,珍妮
,
”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
,
“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
们的帮助
,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
,
“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
,是很不错的棉衣呢
。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
,
送给约翰穿吧
,他上夜班用得着
。”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
,
“这个给你
。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
,我淋了些水
,
它美得像你一样
。
”
娇艳的玫瑰上
,一
闪一
闪的
,是晶莹的水滴
。
17
.
文章写约翰
、珍妮一家和老人的邻里交往
,主要是通过珍妮的活动来表现
的
。试从珍妮的角度
,概括两家交往的主要事情
:珍妮好心收购贫穷老人的蔬菜
、
、
。(2
分)
18
.读画横线的句子
,说说老人的神情为什么会
“黯然”呢
。(2
分)
19
.
发挥合理的想象
,简要描述出老人送来棉衣时珍妮的内心想法
。(2
分)
20
.
文章最后写道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你是怎么理
解的?(2
分)
四
、作文
(第
21
题
,共
45
分)
21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
.
.
.
.
文题一
:请将文题
“我不再
”补充完整
,写一篇文章
。
文题二
:幸福是肚子
“咕咕”叫时
,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
:幸福是生病
时
,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
:幸福是干渴难耐时
,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心
的凉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老师一句暖暖的鼓励……请以
“这就是幸
福”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注意把事情写得清楚
,能以细节打动人
,
以真情实
感赢得读者的共鸣
。
要
求
:(1)除诗歌
、戏剧外
,体裁不限
。
(2)表达真情实感
,不得套写
、抄袭
。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校名
、人名
。
(4)字数在
600
字左右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3分)
1.(1)(2分)用楷书准确、规范地书写1分,标点符号写在田字格左下角,标点不写或不规范扣1分。
(2)(2分)liū
nuó
(3)(2分)射近的“近”改为“进”
“璇”改为“旋”
2.D(2分)
“见异思迁”改为“见微知著”
3.A(2分)
4.(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不给分。
(1)烈火焚烧若等闲
(2)快走踏清秋
(3)今夜月明人尽望
(4)渭城朝雨浥轻尘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例: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笛福
垦荒种粮、圈养牲畜、医治疟疾、造独木舟、拯救星期五等(情节写对即可)。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8题,共8分)
6.(2分)示例: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7.(3分)合理即可。每条1分。示例:早睡早起;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8.(3分)言之成理即可。称呼1分,语气恰当1分,语言表达流畅准确1分。示例: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9—20题,共24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9—12题。(共8分)
9.(2分)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10.(2分)(1)不如(2)引,拉
11.(2分)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12.(2分)合理即可。示例: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学习效果会很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做好。
(二)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第13—16题。(共8分)
13.(1分)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14.(2分)环境描写?
?作用:为下文写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15.(3分)“我”有些惭愧。(1分)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1分)从中反映出“我”敢于承担责任、善良、诚实等品质。(1分)
16.(2分)合理即可。示例: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三)阅读《棉袄与玫瑰》,回答第17—20题。(共8分)
17.(2分)珍妮给贫穷老人送热汤
、珍妮给贫穷老人送棉衣
18.(2分)老人认为珍妮本身也很贫穷,不会买他送的菜(1分),显示老人的悲伤之情(1分)。
19.(2分)想象合理,符合珍妮当时的心理即可。示例:这位老人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不知情的他竟然把我们送的棉衣当成圣诞礼物送回来,但是他的真情让我觉得内心很温暖。
20.(2分)这句话表面上是指水滴覆盖的玫瑰很美丽,实际上是指珍妮内心的善良像玫瑰一样美丽,老人和珍妮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像水滴一样晶莹闪光。
四、作文
(第21题,共45分)
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