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全章检测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全章检测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2 17: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全章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为一个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当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d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容C的变化就可知道两极板之间距离d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C与d之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A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B点为连线上距A点距离为d的一点,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距A点距离也为d的一点,则下面关于三点电场强度E、电势φ的关系,正确的是(  )
A.EA=EC>EB,φA>φB
B.EB>EA>EC,φA>φB
C.EAφB
D.因为电势零点未规定,所以无法判断电势高低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匀强电场中,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率为2v0,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x轴垂直穿过一个均匀分布着正电荷的圆环。且经过圆环的圆心O。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势一定为零
B.O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一直减小,电势一直升高
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一直增大,电势一直降低 
5.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在O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为以O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的电势等于f点的电势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面上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
6.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长方形ABCD,边长AB=12
cm、BC=16
cm,匀强电场方向与长方形ABCD所在平面平行,A、B、C三点的电势φA=15
V,φB=-3
V,φC=-35
V,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为(  )
A.300
V/m,沿AB方向
B.250
V/m,沿AC方向
C.200
V/m,沿AD方向
D.150
V/m,沿BD方向
7.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
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时间内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关于微粒在0~T时间内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末速度大小为v0
B.末速度沿水平方向
C.重力势能减少了mgd
D.克服静电力做功为mgd
8.如图所示为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时,膜片会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减小,则在此过程中(  )
A.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变小
B.极板的带电荷量增大
C.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D.电阻R中无电流通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如图所示为一种电容传声器。b是固定不动的金属板,a是能在声波驱动下沿水平方向振动的金属膜片,a、b构成一个电容器。其工作原理是当声波作用于金属膜片时,膜片发生相应的振动,于是就改变了它与固定极板b间的距离,从而使电容发生变化,而电容的变化可以转化为电路中电信号的变化.闭合开关K,若声源S发出声波使a向右运动时(  )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a、b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C.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为自右向左
D.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为自左向右
10.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把电源断开,再用绝缘工具将两板距离拉开一些,则(  )
A.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
B.电容增大
C.电容器电压增大
D.两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11.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存在方向与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未画出),已知∠A=60°,AB=2
cm。若将电荷量q1=1×10-5
C的正电荷从A移到B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为2×10-5J;将另一电荷量q2=-1×10-5
C的负电荷从A移到C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8×10-5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UAB=+2
V
B.UBC=-6
V
C.电场强度E=200
V/m,从C指向A
D.电场强度E=100
V/m,从B指向A
12.如图所示,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粒子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设a、b所在的电场线竖直向下,a、b间的高度差为h,则(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C.b点场强大于a点场强
D.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电容器C与电压为U的电源连接成的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S与1接通时,电容器A极板带    电,B极板带    电,这一过程称为电容器的    。电路稳定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当S与2接通时,流过导体acb的电流方向为    ,这就是电容器的    。?
14.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与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稳定后,液滴将    运动,M点电势    ,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    。?
15.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电子通过电压为U=4
500
V的电场加速后,从C点垂直于匀强电场方向飞入电场强度为E=1.5×105
V/m的匀强电场中,到达该电场中另一点D时,电子的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的夹角正好是120°,如图所示.试求C、D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y.
16.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的匀强电场沿竖直方向,电场中A、B两点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把带电荷量为q=-1.5×10-8
C的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场力做了4.2×10-5
J的功.若已知A点电势φA=800
V,|AB|=1
cm,求:
(1)B点的电势.
(2)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17.在图甲所示的极板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现有电子以平行于极板的速度v0从两板中央OO′射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问:
(1)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2)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极板飞出,则极板至少为多长?
(3)若电子恰能从OO′平行于极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极板间距至少为多大?
18.电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
(1)当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U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为多少?
(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U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m2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滴所带电荷量Q.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C与两极板之间距离d成反比,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双曲线的一支,A正确.
2.B
解析:由电场的叠加,在中垂线上,A点合场强最大,即EA>EC,在两电荷连线上,A点合场强最小,即EB>EA;电场线由A指向B,则φA>φB,B正确.
3.C
解析:由题意可知,粒子受重力和水平方向的静电力作用,由加速度定义a=,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x=2ay=2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qE=2mg,水平位移x=t,竖直位移y=t,即x=2y,因此静电力做功W1=qEx=qUab,重力做功W2=-mgy=,由动能定理得W1+W2=m(2v0)2-mv,解得Uab=.
4.B
解析: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根据对称性可知,圆环上各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抵消,合电场强度为零。圆环上各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x轴正方向有向右的分量,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x轴正方向上电场强度方向向右,同理可求得x轴负方向上电势的分布,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在x轴上O点的电势最高,故A错误,B正确;
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也为零,所以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应先增大后减小,x轴正方向上电场强度方向向右,电势降低,故C、D错误。
5.D
解析:点电荷+Q在b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为竖直向上,在d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为竖直向下,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b点的合电场强度斜向右上方,d点的合电场强度斜向右下方,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将一个正试探电荷由a点移动到f点,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做正功,故合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势降低,则a点的电势高于f点的电势,故B错误;当点电荷+Q沿着球面上的bedf移动时,匀强电场的电场力不做功,点电荷电场力也不做功,故合电场力不做功,故C错误;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从a点移动到c点,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做功最大,故合力做功最大,故D正确。
6.B
解析:由几何关系知,AC=20
cm,过B点作AC边上的高BO,BO=0.8AB=9.6
cm,AO=0.6AB=7.2
cm,AC之间的电势差UAC=φA-φC=50
V,在匀强电场中,电势降落与距离成正比,=,所以UAO=·UAC=×50
V=18
V,则φO=-3
V,由此判断B、O两点等势,BO是等势线,电场强度方向与BO垂直,沿着AC方向,E==
V/m=250
V/m,故B正确.
7.B
解析:0~时间内微粒匀速运动,有mg=qE0.把微粒的运动分解,整个过程,水平方向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时间内,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刻,v1y=g;~T时间内,a==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时刻,v2y=v1y-a·=0,所以末速度v=v0,方向沿水平方向,选项A错误,B正确.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mg·=mgd,选项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mgd-W克电=0,得W克电=mgd,选项D错误.
8.B
解析:膜片振动时,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增大,由于两极板间的电压恒定,根据C=可知Q增大,处于充电状态,电阻R中有电流通过,A、D错误,B正确;根据E=可知,U恒定d减小时,E增大,C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BD
解析: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a向右运动时,d减小,所以C增大,故A错误;a、b板之间的电势差不变,根据E=,d减小,所以E增大,故B正确;根据U不变,C增大,所以Q变大,电容器充电,形成的充电电流方向为自左向右,故D正确,C错误。
10.CD
解析: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把电源断开,其电荷量不变,故A错误;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与板间距离成反比,当把两金属板拉开一些距离时,电容减小,故B错误;Q不变,C减小,由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电容器电压增大,故C正确;由电容的决定式C=,电容的定义式C=,场强的定义式E=,联立可得E=,可知E与d无关,所以板间场强不变,故D正确.
11.BC
解析: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V=-2
V,故A错误;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
V=-8
V,由于UAB=φA-φB,UAC=φA-φC,则有UBC=φB-φC=-(φA-φB)+(φA-φC)=-UAB+UAC=-6
V,故B正确;由几何关系可得AC=4
cm。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相等距离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设在AC边上距离A点1
cm的一点为D点,则A、D两点间电势差为2
V,故B、D两点电势相等,由几何关系判断AC垂直于BD,所以电场强度大小为E==V/cm=200
V/m,电场强度方向为从C指向A,故C正确,D错误。
12.ABC
解析:带电粒子由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而粒子运动到b点时动能没有增大,说明静电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有mgh-qUab=0,解得a、b两点间电势差为Uab=.因为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Uab>0,所以粒子带负电,故A、B正确.带电粒子由a运动到b过程中,在重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因为重力为恒力,所以静电
力为变力,且静电力越来越大,由此可见b点场强大于a点场强,故C正确,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负 正 充电 U b→c→a 放电
解析:开关接1时,电容器与电源串联,电源给电容器充电,A极板带负电,B极板带正电,电路稳定后,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当S接2时,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为b→c→a。
14.向下加速 升高 减小
解析:由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知,液滴带负电,且qE=mg,由于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由E=可知电场强度变小,液滴所受的电场力变小,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电场强度变小,则A、M间的电势差减小,因A板电势不变,所以M点电势升高,又由于液滴带负电,故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减小。
15.0.01
m
解析:电子加速过程,由eU=mv得v0=
电子飞入匀强电场中,在竖直方向vy=v0tan
30°=at,
a=,解得t=

C、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y=at2=
代入数据解得y=
m=0.01
m.
16.(1)-2
000
V (2)5.6×105
V/m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1)A、B两点的电势差为
UAB==
V=2
800
V,
设B点的电势为φB,根据UAB=φA-φB得
φB=φA-UAB=800
V-2
800
V=-2
000
V.
(2)电场强度为E===
V/m=5.6×105
V/m,方向为竖直向下.
17.(1) (2)v0T (3)+k·(k=0,1,2,…) T
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e·=mv2-mv
解得v=.
(2)t=0时刻射入的电子,在垂直于极板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向正极板方向偏转,半个周期后电场方向反向,电子继续在该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半个周期,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减到零,此时实际速度等于初速度v0,方向平行于极板,以后继续重复这样的运动;
要使电子恰能平行于极板飞出,则电子在OO′方向上至少运动一个周期,故极板长至少为L=v0T.
(3)若要使电子从OO′平行于极板飞出,则电子在电场方向上应先加速、再减速,反向加速、再减速,每阶段时间相同,一个周期后恰好回到OO′上,可见应在t=+k·(k=0,1,2,…)时射入
极板间距离要满足电子在加速、减速阶段不打到极板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加速阶段运动的距离s=··2≤
解得d≥T
故两极板间距至少为T.
18.(1) (2)或
解析:(1)油滴匀速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静电力和重力平衡,可知油滴带负电荷,且=m1g,解得q=.
(2)油滴加速下落,若油滴带负电荷,电荷量为Q1,油滴受
静电力方向向上,设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2g-Q1=m2a1,而d=a1t2,解得Q1=.若油滴带正电荷,电荷量为Q2,油滴受静电力方向向下,设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2g+Q2=m2a2,而d=a2t2,解得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