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2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件(共2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2 16:45:3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我们上节课结识了聪慧的谢道韫,今天我们来认识聪明有礼貌的陈元方。
学习目标
1、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学习朗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中恰当运用。
新知讲解
听读课文
读准字音
尊君在不(fóu)
非人哉(zāi)?
读准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到达
嬉戏
陈太丘跟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朋友)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约定
舍弃
离开

读懂意思,逐句翻译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等待
不是
同“否”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同行,却把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信用

感到惭愧

回头看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其他敬称和谦称: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称呼
(亲属)
别人的
父母:
尊君,令尊
令堂,令母
儿女:
令郎,令爱
妻子:
尊夫人,贤内助
自己的
父母:
家父,家母
儿女:
犬子,小女
妻子:
拙荆,内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于
元方
家君

家君



注意下列括号中省略的成分

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但并不是病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承前省: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
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
对话省:在对话中,由于语境的帮助而出现的省略。
文言文中还有省略谓语、省略宾语和介词的情况。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友人是怎样的人?
元方:聪明、勇敢、明礼
友人:暴躁易怒、无礼无信,知错能改
分析人物:
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我们想起《论语》中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讲礼节;要诚实,尊重他人。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古义
今义
儿女
文义



不顾
家中子侄辈
子女
文章义理
文章意思
凭借
因为
离开
到……去
丢下
舍弃
委托
不回头
不理睬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明白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要践行老祖先留下的古训,诚实做人,守信做事。
我们还要逐步学会运用“谦辞”和“敬辞”,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文化。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2、元方入门不顾(??????
??)
3、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5、相委而去(?????
???)???
6、下车引之(????
????)
7、尊君在不(

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拓展提高
荀巨伯探友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令:使,让;吾:第一人称,我;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一:整个。获全:得到保全。
1、蓝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远处

B.不忍委之(

C.遂班军而还(于是)
D.谓巨伯曰(对……说)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作业布置
荀巨伯探友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令:使,让;吾:第一人称,我;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一:整个。获全:得到保全。
1、蓝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远处

B.不忍委之(

C.遂班军而还(于是)
D.谓巨伯曰(对……说)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聪明、懂礼、刚正不阿
友人:无信、无礼
??????????
知错能改
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目标
1、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2、学习朗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中恰当运用。
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2、学习朗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中恰当运用。
难点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2、朗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结识了聪慧的谢道韫,今天我们来认识聪明有礼貌的陈元方。板书课题。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2、学习朗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中恰当运用。听读课文自读,读准字音尊君在不(fóu)
非人哉(zāi)?读准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读懂意思,逐句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跟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朋友)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同行,却把人丢下自己离开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讲解“谦辞”和“敬辞”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其他敬称和谦称: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文言省略现象:注意下列括号中省略的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文言中的省略现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但并不是病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承前省: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对话省:在对话中,由于语境的帮助而出现的省略。文言文中还有省略谓语、省略宾语和介词的情况。分析人物“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友人是怎样的人?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我们想起《论语》中的哪句话?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本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儿女:文意:因:去:委:不顾:自由诵读,背诵。
读听,跟读读译,读笔记关注重点词语读,笔记辨析听笔记讨论积累文言词语
明确目标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2目标1目标4了解目标3目标1
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太丘舍去(????????
????????)??(
)2、元方入门不顾(??????
??)
3、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
5、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
????)7、尊君在不(
)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
家君:翻译下列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拓展阅读: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令:使,让;吾:第一人称,我;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一:整个。获全:得到保全。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远处

B不忍委之(
)C遂班军而还(于是)
D谓巨伯曰(对……说)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今死矣,子速去。(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练习
巩固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明白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要践行老祖先留下的古训,诚实做人,守信做事。我们还要逐步学会运用“谦辞”和“敬辞”,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文化。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元方入门不顾(??????
??)
3、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
5、相委而去(?????
???)??????
6、下车引之(????
????)
7、尊君在不(

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拓展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令:使,让;吾:第一人称,我;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一:整个。获全:得到保全。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远处

B不忍委之(

C遂班军而还(于是)
D谓巨伯曰(对……说)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课堂练习: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元方入门不顾(??????
??)
3、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
5、相委而去(?????
???)??????
6、下车引之(????
????)
7、尊君在不(

【答案】1、舍,放弃。去,离开。
2、顾:回头看。
3、期:约定。
4、乃:才。
5、委:丢下、舍弃
6、拉
7、同否,表疑问
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拓展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值:恰逢,赶上;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令:使,让;吾:第一人称,我;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一:整个。获全:得到保全。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远处

B不忍委之(

C遂班军而还(于是)
D谓巨伯曰(对……说)
【答案】A
【解析】此处的“远”应是名词做状语,到远方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答案】(1)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
(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
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答案】荀巨伯在危难之时不肯弃友人而去,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友情的可贵。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义的坚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