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考前提分攻略
林祖荣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考点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
2.影响光合、呼吸作用的因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与光合、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例题】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的薄膜上;可以用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 。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有 。
(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最可能是 。
(5)将植物B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
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
化情况,绘成右图的曲线。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
升高是因为 ,影响B~D段CO2
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一天
当中,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 点。
【答案】(1)类囊体;无水乙醇;防止研磨时色素分子被破坏
(2)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答不全不得分); (3)植物A基本不变,植物B下降; (4)炎热干旱;
(5)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光照强度; F
考点二:遗传规律的拓展及其应用
1.遗传规律拓展及其应用
2.遗传、变异与育种
3.遗传变异与杂交探究
【例题】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对。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后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都涉及到四对等位基因。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涉及的四对等位基因相同。
考点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及作用特点
2.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例题】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图可知,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与_______(植物激素)有密切关系。
(2)A物质由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运往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______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该过程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逆境是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如冰冻、盐渍和干旱等。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受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双重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强,则植物的电导率低;反之,电导率就高。电导率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出。现在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请使用下列材料设计—个实验,以探究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材料用品:生长在培养瓶中状态良好且—致的黄瓜幼苗10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测定电导率的装置、完全培养溶液、蒸馏水。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第—步:将10株黄瓜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烯 (2)胞吐 (3)促进 (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5)①实验步骤:
第二步:向甲、乙两组向甲、乙两组黄瓜幼苗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溶液;
第三步:向甲组喷施适量的脱落酸溶液,向乙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第四步: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的电导率。
②预期结果与结沦:
如果甲、乙两组的电导率相等,则说明脱落酸不会改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如果甲组电导率大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会降低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如果甲组电导率小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考点四: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的过程
3.与调节相关的实验现象分析与设计
4.内环境稳态与人类的健康
【例题】(7分)人体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l表示人体某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图2是雌性激素调节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______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并作用于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使炎症减轻。
(2)图1中物质②由⑦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①,物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②和图2中的雌性激素一般都有对应的①结构,从位置上看①在图1、图2中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③(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④,在此发生了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
(4)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图1分析可知医生可给病人注射______________以降低免疫反应。
(5)性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过程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结合图2分析,其调节作用的机理是:性激素以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并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____过程,最终使细胞内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从而使机体生长加快。
【答案】 (1)脑垂体 (2)神经递质 图l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图2受体位于细胞内
(3)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糖皮质激素 (5)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转录
考点五:生态系统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
2.生态原理与环境保护
【例题】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物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它既不是照射到该系统的太阳能,也不是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太阳能,而应该是通过光合作用被同化的部分,图解中应该是N2。从图中可知,蜣螂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属于它获取生产者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食物残渣),所以蜣螂实际获得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这是特别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生产者的能量是N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N5,因此能量的传递效率是N5/N2×100%。
在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通常的去路是三个方面:一是自身呼吸消耗,二是被传递到下一营养级,三是被分解者所利用。但这是指某一营养级生物能量的最终去路。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除上述三个方面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储存于生物体中的(现存量),成为生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本题中对生产者的能量去路作了更具体的分解,其同化的能量首先是一部分用于呼吸,另一部分是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仿照这一表达方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去路的两个方面也就应该是:一部分用于呼吸,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在本小题中的最后一空,许多考生会疑惑,不知道该填什么,其实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在图示的信息中已给得很充分了。
(2)本小题比较简单,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数量应该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增长速率为0。
(3)无论是生物的个体还是生态系统,都能通过自我调节实现稳态。而这种调节的机制就是反馈。反馈包括正反馈与负反馈,前者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系统的发展,后者主要导致系统的平衡。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主要是负反馈的调节。
(4)本小题涉及到能量流动的计算。假如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按能量10%的传递效率计算(下图左),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得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28(下图右)。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55/28=1.96倍,这也就说明了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
【答案】:(1)N2 0 N5/N2×100% 各种生命活动(生长、发育或繁殖)
(2)K 0 (3)负反馈调节 (4)1.96
考点六:实验分析与探究
1.教材基础实验的迁移与应用
2.经典实验中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3.实验分析、设计与评价
【例题】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 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 ,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 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 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 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 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