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初中
难度等级:二级
文本类型:现代文(散文)
阅读字数:约930字 建议用时:20分钟 分值:12分
枕着唐诗过冬
张成林
①现代人对生活有着太多的追求,对物质的狂热迷恋,使心灵愈来愈贫穷,心理越来越浮躁。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更需要平静下来,读读唐诗,读一下先人的思想,会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
②读书时,对唐诗情有独钟。那韵律和谐整齐对仗的诗句让我痴迷,我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倒背如流,甚至还手抄过《唐诗三百首》。虽然我对其中的很多篇章不解其意,但每每读起来还是那样专注。
③冬天我尤喜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浑身温暖。当雪花漫天飘落时,唐诗就纷飞在冬天里,那样富有情调。冬夜静谧如水,捧一杯香茗,任飘洒的音符浸润在冬的夜曲中,温馨而浪漫。每至冬天,我枕边就会有一本发黄的《唐诗三百首》,读到那些包含生活哲理、有意味的诗句,心情便会温暖起来。读累时,我常常枕着唐诗而眠,有唐诗的墨香,我会很快地进入梦乡。
④枕着唐诗入眠,心灵会更踏实,我常常会梦见这些诗人,会梦到唐朝的冬天,以及那满天大雪中的诗句。唐朝的诗人会从诗页上沿着字里行间,着一袭古装,款款走来。雄健深沉的王之涣,闲静致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清新畅丽的白居易,奇诡幽僻的李贺……那样栩栩如生,仿佛在和你对话谈心。
⑤枕着唐诗过冬,唐诗的意境、韵味,让我有了激情和力量,让这个冬天不再冷。唐诗里的雪,使冬天更显生动宁静:“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李商隐在《对雪》里也有诗句:“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飞扬的雪花使冬天洁静而有气质,在唐诗里阅读冬天,美丽而优雅。在唐诗里旅行,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纵然时空相隔,山遥水阔,却让我们共享着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⑥现代人对生活有着太多的追求,对物质的狂热迷恋,使心灵愈来愈贫穷,心也越来越浮躁。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更需要平静下来,读一读唐诗。吟诵唐诗,在冬天的雪花纷扬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在冬天的夜晚,当我需要表达或者诉说的时候,没有任何文字能够比唐诗更适合我了。
⑦冬日里端着热茶,捧读唐诗里经典的句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枕着唐诗过冬,会睡得舒坦安逸,那些可以背诵的诗句,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让我在冬天里享受着充满了诗意的生活。
1.依据文章②、③内容,谈谈“我”“对唐诗情有独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考查能力点:提取信息】
【参考答案】
“我”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倒背如流;(1分)手抄过唐诗三百首;(1分)即使不解其意,仍专注读诗;(1分)“我”枕边会有一本发黄的《唐诗三百首》;(1分)冬天“我”尤喜读唐诗;(1分)读累时,“我”常常枕着唐诗而眠。(1分)(每点1分,答对4点满分)
【解题思路】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题干“我”“对唐诗情有独钟”即指“我”沉迷“唐诗”的表现,根据文本②、③段内容可知——
“我”能把课本上所有学过的诗倒背如流(倒背如流,意思是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我”对唐诗烂熟于心 沉迷唐诗
手抄过唐诗三百首 不辞辛苦誊写唐诗 喜爱唐诗
即使不解其意,仍专注读诗 对唐诗的感情是单纯的喜爱,不求甚解
“我”枕边会有一本发黄的《唐诗三百首》 白色纸张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后,纸张就会变回原本的颜色——黄色 这本《唐诗三百首》不曾易主,即便“发黄”显旧,也不愿更换、丢弃 专情唐诗
冬天“我”尤喜读唐诗 直抒胸臆,表白对唐诗的喜爱
读累时,“我”常常枕着唐诗而眠 疲乏无力时,“我”依然与“唐诗”形影不离 对“唐诗”爱不释手
2.本文标题“枕着唐诗过冬”富有诗意,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3分)【考查能力点:理解词句】
【参考答案】
“枕着唐诗过冬”题目中的“枕”字,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把“冬天我尤喜读唐诗”的钟情写作唐诗陪伴带来的幸福,(1分)它不仅让人心潮澎湃,浑身温暖,且心灵会更踏实。(1分)让唐诗走进了冬季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1分)让冬季的生活充满了诗意。(1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
【解题思路】化虚为实是一种将人拟物,物化感情的手法。把描写、渲染的风云树木等客观景物,寄寓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②读书时,对唐诗情有独钟。
③冬天我尤喜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
全文主要表现了“我”对“唐诗”的喜爱,尤其爱在冬天读唐诗的美好时光。“枕”本指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的动作,是人惬意时的表现,“枕着唐诗”更显得“我”和“唐诗”共处时的紧密和舒适状态——
③冬天我尤喜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浑身温暖。
④枕着唐诗入眠,心灵会更踏实,
⑤枕着唐诗过冬,唐诗的意境、韵味,让我有了激情和力量,让这个冬天不再冷。
⑦枕着唐诗过冬,会睡得舒坦安逸,那些可以背诵的诗句,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让我在冬天里享受着充满了诗意的生活。
3.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分)【考查能力点:品味语言】
【参考答案】
引用唐诗中描写“雪”的诗句,(1分)体现唐诗使冬天更显生动宁静的魅力,(1分)也让“我”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1分)表达了“我”对唐诗,尤其是冬天与唐诗相伴的“情有独钟”。(1分)(每点1分,答对3点满分)
【解题思路】引用,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一种修辞方法。引用的作用1、在文章开头引用说明,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2、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3、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4、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画线文段把诗句有目的地引用到文章中,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抒发“我”的真挚感情起到重要作用。联系上下文——
⑤枕着唐诗过冬,唐诗的意境、韵味,让我有了激情和力量,让这个冬天不再冷。
⑥吟诵唐诗,在冬天的雪花纷扬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 “我”对唐诗情有独钟,冬天尤喜读唐诗。
唐诗里的雪,使冬天更显生动宁静:“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引用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李商隐在《对雪》里也有诗句:“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飞扬的雪花使冬天洁静而有气质,在唐诗里阅读冬天,美丽而优雅。
4.联系全文,请谈谈文章第⑥段的作用。(2分)【考查能力点:梳理文本结构】
【参考答案】
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第1段的今天浮躁的生活需要读唐诗来舒缓。(1分)内容上点明读唐诗的意义——灵魂便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1分)
【解题思路】文末段落作用:(1)结构上: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2)内容上: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结构上,前后照应,表明今天浮躁的生活需要读唐诗来舒缓。
①读读唐诗,读一下先人的思想,会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
⑥现代人对生活有着太多的追求,对物质的狂热迷恋,使心灵愈来愈贫穷,心也越来越浮躁。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更需要平静下来,读一读唐诗。吟诵唐
内容上,点名读唐诗的意义。
诗,在冬天的雪花纷扬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在冬天的夜晚,当我需要表达或者诉说的时候,没有任何文字能够比唐诗更适合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