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初中三级

文档属性

名称 阅读14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初中三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8 13: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初中
难度等级:三级
文版类型:现代文(小说)
阅读字数:约1391字   建议用时:25分钟   分值:20 分  
飘逝的风筝 文/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③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④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⑤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⑥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⑦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⑧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⑨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⑩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完成了下面的填空。(2分)
这篇小小说以 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
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考查能力点:概括内容】
【参考答案】风筝 即将消失的村庄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线索及小说三要素的概括。解答此题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即“人线”;②以事物为线索,即“物线”;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即“事线”;④以空间、时间为线索,即“时地线”;⑤以人物心理或情感为线索,即“情感线”等。
【解题思路】
阅读本文,标题中有“风筝”,整个文章中也是围绕“风筝”展开的:放风筝、回忆扎风筝、感叹“扎风筝”手艺后继无人、遇到小孩送“风筝”、最后“风筝”飞走……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本文是以物线——“风筝”为线索来串起全文。
第二个空,考查小说的背景。文中第②④段“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的“ 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这些自然环境里暗含着社会背景,即城镇化建设,正在逐步吞噬农村、吞噬土地,让村庄逐渐消失。
2.文中第⑧段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分析。(6分)【考查能力点:概括内容、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作用:插叙:①交代主人公鹞爷和故事的背景,补充故事情节;②为下文鹞爷和小男孩放风筝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暗示文章主旨,重视“根”的传承,不忘初心。
【知识点】插叙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几方面入手。内容: 1、交代故事背景;、对主要情节进行补充说明,丰富文章内容;3.深化文章主题。结构:1、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2、推动情节发展;3、为下文做铺垫。效果:1.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增加读者阅读兴趣;2.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3.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分)【考查能力点:品味语言】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参考答案】“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鹞爷对这种情景的低沉与无奈的心情。
【解题思路】
4. 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3分)【考查能力点:把握主旨】
【参考答案】示例: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解题思路】
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
考?(6分)【考查能力点:人物形象、把握主旨、迁移运用】
【参考答案】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固守传统技艺、淡泊名利、渴望亲情、留守农村并对农村前景深感担忧的民间老艺人。这一形象反映了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代人对“根”的迷失等。
思考: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
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
教育与传承。
【解题思路】